当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个观点感到不适的时候,假如深入观察我们的内心就会发现,这个观点触到了我们的某个痛处。因此我们必需反对他来保持我们的优越感。不过很少有人有能力深入观察自己的动机。通常我们发现一个观点令我们非常生气,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会对它进行批判,而不是去观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它感到不适。这样的事情非常多,比如我以前吃肉的时候,假如看见有人宣传吃素的好处,而且列举了种种吃肉不合佛法的例证,我就会非常的不舒服,接下来就会去反对这个观点的持有者,我会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吃肉与解脱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我会告诉对方,臧传佛教很多人也在吃肉啊,他们同样获得了成就,你自己没吃肉,也不见得就比人家修的好。
当然我的动机绝非是为了证明吃肉与解脱之间确实不存在必然关系,我的动机只是为我自己的吃肉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个辩护律师,通常当我们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开脱的时候,他就会出现,他会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并非别人所认为的那么不合理,我们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因为我现在已经不吃肉了,假如我再看到此类文章,我就会非常心平气和了,丝毫没有去反驳他的欲望。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要证明一个人想要客观的看待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反对一件事情,往往只是因为他伤害了我们,并不是由于我们认为他不正确。由于佛法是非常玄奥的,佛陀常常说一些在外行看来是自相矛盾的话,所以我们不难从佛经里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例证,无论你是正反还是反方都可以通过佛陀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徒嘴仗打的比较多的原因。比如成道这个问题,一个从来没有出家打算的在家人基本上就会持有在家出家都一样的观点,假如承认在家就无法成道的话,那么对自己将是莫大的伤害,自己的修行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已经出家的师父很多也不会非常喜欢“在家也可以成道”的观点,因为这样的话,自己出家的意义也将大幅缩水。当然不排除有极少数人能真正保持完全的客观。
在佛教历史上,不难找到在家成道的例子,不过更多的是出家成道的例子。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家成道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是毫无疑问,在家成道要比出家成道遭遇更多的困难和魔障,在家成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否则历史上的在家成道者应该远远多于于出家成道者,佛陀也应该继续待在皇宫里继续做个好爸爸好老公好儿子而不是拿着个钵四处度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出家成道就简单的像你泡杯咖啡一样,一切都只是相对而言,相对于在家,我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家更容易成道。
一个真正为人生大事而出家的人,已经誓愿放弃所有的世间欲乐,他所具有的功德和决心远非普通在家人可以比。当然不能排除有在家菩萨具有同样的决心,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的在家菩萨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欺骗自己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我们早晚要面对现实,那就是我们不是这样的人。假如我们骗别人说我们是在家菩萨,那么情况还不是那么严重,至少我们知道自己是在骗人,这就是自知之明,假如我们连自己也骗,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关于成道的必要条件已经有过太多的开示,出家修行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不过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会把出家视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对很多人而言,出家意味着你再也不能干那些你想干的事了,再也不能交女朋友,不能有性行为,也不能常回家看看,这会让你的父母感到非常伤心。今时今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出家修行并不现实。不过也不要因此沮丧,伟大的佛陀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针对这一部分人,他开许你们可以在家修行,你可以交女朋友,可以结婚,可以常回家看看,你的父母也不会感到伤心。你只需要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去修行。这是佛教里最伟大的方便。
大乘佛教里,要成道必需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假如没不具备这些,很难想像会有成道的可能性。必需很惭愧的承认,我自己并不具备出离心,慈悲心倒是有一点。我有时候几个月不出门,天天都在修行,这个时候会积攒出一点出离心,还有就是为自己拥有了一点出离心而感到的窃喜心,不过好景不长,我一出门,我辛辛苦苦积攒的那点出离心就被外面的世界清零了,很多东西都在勾起我的欲望,都在拉扯我。看来我还是剔光了脑袋找个山洞学密勒日巴会比较好。
对某些人来说,在家修行可以更好的担负起普度众生的责任,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那些支持在家修行的人往往只是出于留恋尘世间的种种,他们并不想离开自己的家,我们大概可以依此而判断出这个人不具备出离心。他连自己的家都不愿意出离,又怎么会想出离三界?当然了,以前有些大菩萨示现为在家人,他们不离家是为了更好的更方便的借在家人的身份度化众生。但是我们不要被自己所骗,我们常常自以为自己保持在家人的身份是为了普度众生更方便,而实际上却是我们非常害怕出家。当然,我们是前者还是后者,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必需为自己的动机负责任,假如我们只是为了害怕出家而把自己打扮成在家菩萨的形象,那么我们的前景并不美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注意的一件事。
本文首发于2006年3月3日。
本文于2006年3月3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