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灵山居士:个人主义的生长以及他对你修行的影响


个人主义在二十世纪备受推崇,在整个二十世纪所有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大师们都拜服于个人主义座下,我想不出有谁敢于质疑个人主义的正确性。作为对抗传统文化宗教压抑“自我”的思想,个人主义的出现并非偶然。事实上,自有圣贤降世以来,这种观念就从未断绝过,在人类历史上零零星星一直都存在着个人主义的影子,它会时不时出现在某人的书里脑海里或是嘴里,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当它出现的时候就会被大众定义为魔鬼异端。一直到近代个人主义才开始被人类社会大规模接受,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开始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影响他们作出的每一个决定。从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到非洲好望角再到中国北方小镇,“觉醒”的个人主义者越来越多,“觉醒”意味着:每个人都开始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只能活一次因此不能亏待自己,每个人也都开始不愿意为他人牺牲任何东西,不愿意为他人牺牲金钱时间以及精力,连做母亲的都开始不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由此开始消失殆尽。

我一直把个人主义的流行视为人类的“自我”长期受限之后的大反攻。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被要求反躬自身——女性尤其如此。我们被要求上教堂忏悔,被要求一日三省以修正自身,被要求穿着检点不要勾起他人的欲望,被要求必须考虑多数人的感受,被要求牺牲自我。然而,人类的天性就是不喜欢被要求,我们谁都不喜欢别人对我们的生活指手划脚,不喜欢别人来决定我们的生活。所以即便我们知道那是对的,也会心生厌离,何况我们根本不知道那到底对不对,魔鬼就是在那个时候在我们耳边低语的。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社会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个人主义在那时候就开始出现。当多数人开始觉得上帝可能并不存在并转而追求世俗幸福的时候,个人主义就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们开始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再约束自己,不再顾忌来生。个人主义释放了大众的欲望,鼓励了大众的贪嗔痴,并宣称这一切都并非不道德。对西方社会而言,只要你的财富是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取的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买下一整条街。只要你没有伤害他人,就算你只是在男根上套个布套走在大街上也是你的自由。当大众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也不再觉得拥有的太多是一种罪恶的时候,他们开始释放自己被压抑了几千年的欲望,人类的商业和经济体系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开始有了代步的汽车,开始有了铲雪机,开始有了热水器和碎肉机,个人主义的盛行开启了强大的消费需求市场,让每个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业都蓬勃发展。当人类的贪欲和聪明才智结合在一起,很快就诞生了榨汁机,个人电脑以及高速铁路。这很快就击溃了过去的一千多年宗教所提供的虚无缥缈的幸福感,很快就征服了数以亿计的人类。个人主义提供即时的快感提供看得见的享受以及立等可取的舒适。即便是那些反对西方文明的阿富汗圣战主义者,也不会拒绝苹果手机和冰啤酒。全体人类被传统宗教压在地上几千年,被各种教条捆绑,活得谨小慎微,一旦得以释放他们所释放出的能量必然是惊人的。这有点像是报复性消费。人类的“自我”在长期被压抑下,积蓄了极大的反抗力量,一旦被释放,那将是非常可怕的。(这一点在女性身上尤为突出。)个人主义拉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距,忽略了每个人的因果业力,强制性让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现今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拼命证明自己不比被别人差,连印度最底层的首陀罗都被教唆的开始想要过更好的生活。除了最顶层,每个阶层都想要提升自己。为此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在如今这个貌似文明的时代,豪夺已经不再是主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巧取的新纪元。

个人主义的盛行让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我”释放感。再也没有人可以决定我们应该穿什么袜子,也没有人可以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乍看之下这真的很像是幸福之道。所以它在近代被推崇并非偶然幸致,它真的会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之道。我们感觉到没有人管束的松弛感,我们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开始觉得被尊重的重要性,我们同样也喜欢那种获得感,喜欢那种买买买的感觉,所以,我们深信满足“自我”即幸福之道。由个人主义发展出的各种理论思潮开始在人类社会盛行。时至今日,你能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里看到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宣传个人主义的电影电视剧大受追捧,而那些蕴含传统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则备受指责,它们的创作者被认为是还生活在明朝的古人。因为大众普遍平庸的智能,他们只会满足于暂时的快感,会沉迷于个人主义所营造出来的幸福表象,而无法洞察个人主义给他个人及整个世界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所以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几次失败婚姻和所信奉的个人主义之间有何关联,他们也不明白为何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不知道为何自己和每个人的关系都很紧张,不知道为何每一段关系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个人主义所带给你的。但是通常我们并不把这些结果归罪于个人主义。因为我们无法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我们同样也不会把两次世界大战和海滩上成片的死鱼归罪于个人主义,因为我们看不到背后的因果关系;我们同样也看不出设计的极不合理的地铁站和设计师强悍的“自我”之间的关系,看不出街头被砍杀的女人的悲剧源头,但这一切都源于个人主义的盛行。

我并不是在说人类社会的痛苦起源于个人主义,这当然不是事实。早在个人主义理论出现之前,我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痛苦。佛教认为,痛苦源于我们认为从未存在过的“自我”存在,源于我们认为万法如我们所认为那般存在,源于我们被幻觉掌控,认假为真。但是虽然个人主义并非我们痛苦的元凶,但它的出现显然大大增加了我们痛苦的频率。我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再压缩自己的需求,不再控制自我。个人主义的盛行让我们的“自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肥大,更加不可触犯,更加封闭和更加不可一世。而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即便社会大众并不知道什么是“无我”,他们也不被允许大力发展“自我”,任何鼓励“自我”张扬“自我”的言行在东西方古代都被视为恶行。整个社会并不鼓励“自我”,因此,虽然那时候的人类同样有“自我”,同样不喜欢各种针对“自我”的约束措施,但是师出无名,他们并不能理直气壮的去发展“自我”。十七世纪的人们一辈子听到的邪见都没有你现在一天听到的多。在个人主义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手机成了每个人身边的魔鬼,它确保我们每天都能学到各种五花八门的邪见,我们每个人都因此变得无比“聪明”,连刚会说话的孩子都学会了不服管教,学会了为“自我”辩护,学会了怎么对抗父母。在个人主义思潮下,“自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正名机会,发展“自我”不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张扬“自我”则被认为是勇敢之举。每个人的“自我”都开始疯长,开始衍生出各种满足“自我”无罪论、妨害自我有罪论,开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奇葩言论。二十几年前,我认识一个个人主义者,她当时的理论比较古典派,认为结婚时双方父母无需见面也无需来往,只需互相送点小礼物致意即可。现在这种古典派理论已经不流行,最新理论认为:“丈夫的父母和自己无关,对自己没有任何恩德,完全是陌生人。”这些都是个人主义放纵“自我”所发展出的极致言论。和自由主义一样,当个人主义进入宿主的大脑,开始的时候它会展现温和的一面,慢慢的它会加码,会不断加强你的自我,一直到发展出这种极致观念。魔鬼会确保你偏离个人主义的正常航线,确保你把一切都搞砸。开始的时候你只是专注于自己,只想让自己高兴,让自己开心,然后你就会忽略别人,你感觉不到别人的需求和情绪变化,你不想满足别人的需求,更不想照顾别人的情绪,慢慢你就会变得完全不知道也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最后连最亲近的人也和你形同陌路。因为个人主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当个人主义发展到极致,你不会爱任何人,你只会爱自己,你对别人的喜怒哀乐全然无感,你不愿意为别人做任何事,哪怕是倒一杯水都不行,你会因为和别人矛盾重重,然后你慢慢会觉得所有人都是恶意的,这更会加强你的自我保护,你会不相信任何人,会越来越封闭。你因此丧失了爱人和被爱的机会,你也因此丧失了所有修道的可能。因为修道走的是完全是相反的路,修道是“自我”的死亡。个人主义者,他们会假定自己不需要他人,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也不需要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假定自己可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可以不用管别人怎么想;他们会假定自己很特殊,假定倒霉事不会轮到自己,很多人丧命就是源于这种愚蠢的假设。

个人主义基于“自我”的存在而存在,而“自我”就从未存在过。个人主义哲学家假定“自我”存在,假定我们满足“自我”就会幸福,但是这两个假定都很可疑。作为修道者,理论上我们都知道“自我”并不存在,但实际上我们却未必这么认为。因为这和我们一贯的感知不符。社会大众更加不会认为“自我”不存在。如果你尝试向一个普通人证明他的“自我”不存在,他绝不会恍然大悟,他只会认为你是精神病。公众普遍认为自己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因此满足“自我”天经地义,约束“自我”才是违背人性。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而且满足“自我”产生的快感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所以你不太容易让他们相信这条路的尽头是地狱。更不可能让他们相信粉碎自我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道。

很多个人主义者同时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者,而这几乎是个人主义者的必然归宿。当个人主义来到你身上,它会和你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会和你所受的教育、和你的聪明或愚笨结合在一起,形成你个人独有的个人主义。有些个人主义者虽然本质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但由于他很聪明,精通世间规则,他会假装考虑别人的感受,会假装很有感情,但是由于他的底层价值观,他所有的热情周到都并非出于本心,而只是一种社交技巧。所以,聪明的个人主义者通常会比愚笨的个人主义者更晚受到个人主义后果的暴击。因为聪明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规避后果。而那些愚笨的个人主义者,他们的自私一望可知,这让他们很不容易达成自己的愿望。而那些聪明的个人主义者,他们会把自己的自私隐藏的很好,他们甚至会假装无私,假装把其他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假装非常关心对方,但是由于这一切都只是伪装,这种伪装只是为了更丰厚的收获,因此也就会产生更大的恶。但是由于那些聪明的个人主义者都善于伪装,所以他们即便是领受到不好的后果也会假装一切都好,他们并不向大众展示自己的真实生活,所以他们会被认为是成功者,会成为社会大众想往学习的对象,这也让社会大众更加无法看清个人主义所带来的后果。更加以为个人主义是幸福之源。

当社会大众开始接受个人主义是幸福之源,个人主义就不可避免开始在很多国家地区开始普及。我能明显感觉到2000年后出生的这些孩子所受的这种影响,他们和前面的几代人完全不同。他们不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也不打算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每个人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每个人也都只关注自己。这让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不知道协商和妥协。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不需要和他人沟通。如果他们去修行,我无法想象那会是什么场景。

在人类社会推崇个人主义的哲学家显然都过于理想和肤浅。他们幻想人们能善用个人主义,就像他们幻想自由主义能带来自由一样,但结果并不如他们所预期。和自由主义一样,个人主义到了个体那里就会野蛮生长,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最后就会完全变成他们不认识的样子。因为魔鬼一直在旁窥伺,他花了几千年时间布局,所以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期待已久的抓手。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社会所有的重要理论几乎都和宗教有关,而这些重要理论都是和“自我”相悖的,从孔子到佛陀到耶稣,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支持你张扬“自我”,他们都认为“自我”是痛苦之源。认为“自我”所衍生的贪欲是罪恶之源。所以这几千年,“自我”没有获得过任何来自权威的理论支持,但是二十世纪个人主义的兴起让他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所以,他绝不会轻易放手。他会好好利用它,让更多的人痛苦,让更多的人走向地狱。在魔鬼的加持下,个人主义到了个体那里就会变成自我为中心,就会变成不知道他人感受,就会变成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当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悲剧就不可避免。我们所有的痛苦几乎都和我们无法善用自由有关。我们无法善用自由,我们也同样无法善用个人主义。我看到个人主义在很多人那里演变成了对自己的盲目自信,那些个人主义者,他们对于自己是谁、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能做到什么程度,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认知能力。这导致在每件事、每个环节、他们做出的选择和姿态都是错误的,这就是源于个人主义所导致的封闭认知。你长期活在自己营造的幻觉之中,你无法感知他人的需求,无法和他人正确互动,更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无需顾及他人的感受也无需他人的帮助,最终你会失去和别人互动的能力。而这终将导致你在每件事、每个环节、所做出的选择和姿态都是错误的。而在传统的儒家社会,从小就会有人教导你考虑他人的需求,教导你如何与大众相处,在不同的场景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是个人主义则完全不同,他强调个人至上,他养大你的自我,当你的自我足够大的时候,你会完全屏蔽他人的存在,好像你是独自一人生活在地球上。在刘亦菲演的《玫瑰的故事》里,我看到黄玫瑰有好几次在觉得无法沟通的时候直接挂掉自己丈夫的电话,他再打她就再挂,最后她还关了机。我想她是真的不知道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她生长在一个完美呵护了她的“自我”的环境里,是非常自我的个人主义者,也许这就是她悲剧的肇因。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梦想告诉你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成功。我很想相信这是真的。但我知道,成功需要很多因素,不是仅有努力就可以。就像佛教虽然认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能把这件事做成。个人主义把每个人的野心都鼓动起来,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却无法付诸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梦想,但是悲剧的是他们已经被鼓动起来了。他们必须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期待。他们大多数人所能采取的方式就只能是和魔鬼签约。

当个人主义来到宿主身上时它会和地域文化和所受教育相结合,假如你是修行人,它当然也会和你修的法结合。这些年我看到在很多修行人身上个人主义和佛法结合在一起演变出各种新的形态,看上去他们修的是佛法,其实只是在加固个人主义堡垒,用以维护自我的地位。个人主义挤占了传统价值观的空间,结果就是他们丧失了对自己的基本正确认知,这让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法。这样即便是他们找到老师也无法获益,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相处,他们会因此失去解脱的机会。他们其实和那些相亲要求100万彩礼的女人相去不远。都是同样认不清现实,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所有想要的东西都是出自自我的需求而非佛法的需求。他们都是个人主义野蛮生长的牺牲品,他们索求幸福的方式从根本上有悖于佛法。所以,就不能指望奇迹会发生了。


灵山居士写于2024620日。



本文于2024年6月21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灵山居士:假如你不是自己的主人的话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通常并不能完全证明这一点。 也许你可以指挥你的身体,比如你可以让自己的手拿起一杯茶,然后让自己的嘴巴张开,喝下它。你也可以让自己撒尿的时候不至于尿到裤子上。这些举动似乎可以证明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拥有完全的主权。 但同样有很多事实证明你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比如很多时候你并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你无法穿想穿的衣服,无法按自己的方式去刷牙,无法说服自己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你甚至无法命令自己准时起床。当你受到侮辱的时候,尽管你一再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你还是会生气。更加极端的时候你甚至无法阻止自己的错误心念,你会拿起武器,然后走进校园,朝每个会动的生命开枪。 这些事实都在有力的反对你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证明了你并非完全是自己以及世界的主人。你受你的思想,习惯的奴役。他们操纵着你,制约着你,让你无法自由。 当你无法做自己主人的时候,麻烦也就会伴随你一生。事实上,佛教的修行就是要你成为自己以及世界的主人,佛教并不认为你目前已经是事实上的掌权者。因为你很容易被激怒。 当你是你的想法的主人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抛弃他,你不会为他而痛苦。但是在此之前,假如你遇到相反的想法,你的想法就会鼓动你生气。而你也非常听话,抛弃自己的想法是个痛苦的过程,这说明你被奴役的程度有多深。 我们仔细检视自己的痛苦,几乎无一例外是由于出现了和我们期待相反的东西,而我们所期待的东西多数时候就是我们熟悉或者习惯的东西还有就是我们认为应该出现的东西。当然也有些时候,你期待出现正好相反的东西,比如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新鲜事物,但是假如出现的事物和以前的一样单调乏味,你也会失望和痛苦,这些都是没有成为自己主人的坏结果,你会痛苦,会失望,会喊妈妈。 要成为自己和世界的主人,你就必需知道,你所执有的一切,你所习惯的一切,并非你所认为的那样必不可少或者不可改变。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对改变自己不具信心,那只是因为他习惯了作自己,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习惯了自己的习惯,不想改变自己,(至少他们不希望马上改变自己,就象是在冬天的早晨,虽然知道早晚要起来,他还是希望多在被窝里呆一会)不过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习惯,你就会永远受他奴役,这样你就会继续轮回下去。不过 “ 继续轮回 ” 通常不是一个具有威摄力的理由,很多人并不在乎继续轮回。他们甚至有点期待。所以有时候你必

灵山居士:净观,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多少版本

去年万圣节的前夜我看了一部讲述中世纪决斗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 。我在想你们都应该去看一下。去看一下每个人是如何向自己解释现象的,看一下每个人是如何把事情解释的让“自我”高兴的,看一下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多少版本。 电影分别从三个人的视角来讲叙同一个故事。第一幕讲的是男主尚 · 德 · 卡鲁日( Jean de Carrouges )眼里的真相。在卡鲁日眼里,他在 1370 年法国利摩日围城战中救了男二号贾克 · 勒 · 格里( Jacques LeGris )的命,如果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帮他挡了一剑,他早就命丧当场了。他们也因此而成为了好朋友。在卡鲁日眼里,自己是勒 · 格里的救命恩人,但是对方却并未知恩图报,反而经常对不起自己,他不但帮着皮埃尔向自己征税,还抢占了本该自己世袭的官职。最后,他还玷污了自己美丽的妻子玛格丽特( Marguerite de Carrouges )——虽然他对自己妻子是被强奸还是通奸并不那么确定,毕竟她有时候会穿的像个荡妇一样。而在贾克 · 勒 · 格里眼里,事情则恰好相反——在那场持续时间不长的战役中,是他救了尚 · 德 · 卡鲁日的命而不是相反。当卡鲁日独自一人骑着马鲁莽地冲向敌军阵营时,如果不是他带着其他人紧随其后,他可能早就被分尸了。所以他一直觉得应该被感激的是自己。而且他还一直在帮助卡鲁日,帮他向皮埃尔求情暂缓缴税。但是对方却冤枉自己强暴了他的妻子。他们只是偷情而已。在贾克 · 勒 · 格里眼里,尚 · 德 · 卡鲁日美丽的妻子玛格丽特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勾引自己。无论是宴会上的偶尔对视还是她在裁缝店楼上偷偷窥视他,都是她对他有意的明证。甚至连她被强暴时的拒绝和尖叫在他看来都是为了撩起他的征服欲而技巧性的欲拒还迎。所以,他把这整件事定义为通奸而非强奸,并且还跑去向神父忏悔。但是女主玛格丽特显然不同意勒 · 格里对这件事的定义。在她看来,自己从未勾引过贾克 · 勒 · 格里。她一直都非常忠于自己的丈夫。而且整个事件过程中她一直都在拒绝贾克 · 勒 · 格里——她请他离开并跑回房间试图关上门——虽然没成功。所以在卧室里发生的事情被她定义为强奸。她必须捍卫自己的名声。但我非常怀疑她真的如她所描述的那样无辜。毕竟,我们都习惯于把自己描述的过于美好,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常常会偏离事实

灵山居士:去势之语

“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 此醒世之恒言,其言也善,其理至深。然千载之下,唯剩前句矣。世人皆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险中求得者亦必于险中丢,是以常于麻绳细处求富贵。何以至此?非世人读书不细有所遗漏,乃视而不见也。此人之共性也,世人皆喜慰己恕己之言,而不喜责己挞己之语,不喜真言而喜谄语。是以观古圣之言时只取可为我所用者、我之乐见者;於吾不喜闻者、刺痛吾者,则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与人言时亦去其枝蔓,删头去尾,只留其令己爽处,不言其刮痛己处。是以千载之下,后者无存,世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此非份之财亦必于险中丢。得时十之一,丢时连身命亦不保矣。此波旬之杰作也,魔王波旬于圣贤之语,稍作调整,则其意大变,辄令劝世之言变催命之语,守份之人成贪婪之鬼。世人若能知此理,则必少非分之想,知非己命中之富贵,取之则大凶,纵使侥幸取得后亦必为他人所取。其人于机关算计所取之富贵,临事时必不舍也,必死命不放,则必成刀下之鬼。若能知此理者,善守本份,不觊他人之财,少设局伤生害命,则必少殒命于此,于自他皆幸事也。然世人皆不知也,悲夫。 余浸淫佛门数十载,所见修者于圣贤之教言亦常作如是之操作,留其令己爽处而去其令己痛处。其所剩者何物?吾不知也。今满屏皆去势之语无根之言,发者乐见,闻者欢喜,其乐融融。不知令三世佛冤,如来教法蒙难矣。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7 月 6 日。 本文于 2024 年7 月6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