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核心的教授之一就是缘起法则,当几种因素在足够的因缘下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事物(这种产生只是缘起上有,自性空,相对上有生有灭,究竟上无生无灭)。木头,钉子,铁锯和一双能干的手,以及一个能感知板凳的人,当这些因缘聚会的时候,就会产生板凳。当新的因素加入,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水和寒冷产生了冰,野心家和情绪激动的群众,腐败无能的政府,保持中立的军队,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革命,当无明而又渴望解脱的众生和佛陀相遇的时候,就产生了佛法。
我们了解因缘法则就会了解,事物的出现必须有足够的因缘。无论是一碗米饭,还是一本书,或是一段爱情。都需要因缘具足才会产生。当因缘改变时,他们也随之消失或改变。
有一本美国人写的叫《万物简史》的书提到,一块动物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因缘,首先,动物必须死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只有大约百分之五的岩石能够保存化石,它必须死在那种岩石上,动物的尸体必须埋在沉积物里,在那里留下印子,就像是在泥泞里的树叶那样,这样,动物的尸骨才有机会变成化石。它的尸体才会逐渐被其它物质替代而形成化石。
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包括水,石油,矿物之类的资源,形成的过程同样复杂。但是你把它消耗掉很容易。
我们的生活一直在消耗着周围的资源,看看你周围,包装牛奶的纸盒,宾馆里提供的一次性牙刷,只用一次就扔掉的棉签,仅仅是我们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如果统计一下数字恐怕也非常惊人,我们把铁矿石,石油采集出来,做成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或用来发动我们的汽车。当我们发现他们已经陈旧的时候(或是我们已经不喜欢他们的时候,有时候仅仅是我们想要一个新的),我们就把他丢弃了,你有否想过,你丢弃掉的那些铁制品再次变成铁矿石可能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因为物质重组必须因缘具足。他必需经过分解,再组合,虽然我对于铁矿石如何形成并无深入研究,但我相信他形成的过程虽然不如化石更复杂但也简单不到哪去。
所以,对因缘法则的了解,会让我们学会节约,否则我们可能会面临难题,在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车间里,制成一个塑料袋所需的时间很短(可能还不到一秒钟),但是要让它在土壤里重新分解却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因为需要足够的因缘才会分解。而我们的生活所浪费掉的大多数资源可能需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这些资源并非用不完。考虑到我们都不想生活在一个塑料袋到处飘的地球上,考虑到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那时候你可能只能推着你的汽车走),你有必要控制自己的各种想要方便欲望。比如,在可以不用塑料袋的时候尽量不用。
塑料袋曾被誉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发明,人类使用塑料袋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不到一百年,在一百年前,没有塑料袋的生活一样可以过的很好。那个时候人们经常用荷叶来包裹食物,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非常环保。毕竟,荷叶在土壤里分解所需时间很短。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我特意提到塑料袋的使用历史的目的是想说,我们可以不太费力的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毕竟只有不到一百年,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错的话,中国人习惯使用塑料袋应该还不到三十年。因此这并不是个难以纠正的习惯。我们还应该尽量节省,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节约资源,理由是消耗资源很容易,但让资源重新生成就很困难,因为组成资源的物质再次组成同样的资源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因为他必需等到各种因缘具足。这个等待可能是几万年或是几万亿年。环境污染也是如此,你要污染环境很容易,但要让它恢复原状就很困难,为了我们的后代,也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需了解这些。
即使被认为形成所需时间很短的石油也需要大约一百万年。石油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遗骸沉淀逐渐形成的。想一下如果我们毫无节制的话,有一天石油用光了,你是否有耐心等待几百万年。
因此善待资源是最理性的选择,去年有人送给我一盒月饼,包装极尽奢华,但是里面只有三块月饼,我很怀疑用如此奢华的包装对待三块月饼是否值得。而且,那种纸盒子用完之后你根本不能拿它装别的东西(他被设计成那样),只能扔掉。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一种薄荷糖,使用的包装是精美的铁盒,我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用一个小纸袋就可以了,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来自这些不必要的奢华包装。想一下做成那个月饼盒子可能要砍伐的树,我就非常担忧。因为接受这样的礼物意味着我赞成商家的行为,这对商家造成间接鼓励,鼓励他们继续浪费资源。所以你也在其中起到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应该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因果。这个世界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它已经不堪重负。
虽然我并不同意“不可再生资源”的说法(我认为在足够的因缘下,事物是可可以重组再生的),但如果再生需要几十亿年的话,也和不可再生差不多,至少在你有生之年很难再生。很难进行物质重组。毕竟石油,大片的雨林不是西红柿,你要一个西红柿很简单,只要你懂得这方面的知识,你很容易在短期内种出西红柿,(造就一个西红柿的因缘很容易具足)但是你很难在短期内造就一大片雨林,或是制造一个天然油库。
2008年8月首发于灵山居士新浪博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媒体或个人(包括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使用请先获得授权并支付相应稿酬。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电子邮件: lingshanjushisiwu@gmail.co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