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体系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作为落后批判的对象而存在的。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书本杂志还有互联网电视一直在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发明电话没有发明内燃机没有发明抗生素也没有发现石墨烯和电磁理论,因此对世界文明毫无贡献。我们没有爱因斯坦没有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我们也没有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我们只有夸夸其谈的庄子孔子和谁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禅师,他们的理论对编程或是治疗艾滋病毫无意义——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里,这几乎是所有受过现代教育自认有头脑有文化的人的共同认知。因为掌握话语权的人一直在这么告诉我们,而那些被我们视为最聪明的人类精英也都这么认为,所以我们对此毫不怀疑。直到最近几年这种认知还一直在统御着大多数人的头脑,毫无松动迹象。
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积极的迹象,印度政府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悄悄删除了教材中的进化论,他们说没有看到猴子变成人类,这可以被视为一个进步的象征。这意味着统御我们头脑几百年的错误认知终于有了一丝裂缝。作为佛法的发源地,印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国家。在印度,有相当比例的国民一直都相信神的存在,他们在恒河里沐浴祈祷洗衣。这些相信神祇存在的国民,他们把历史上那些超越现代人认知的神奇事件视为真实发生的历史,(譬如印度教神祗克里希纳曾把高沃达山托在手指上。)而大部分其他国家早就把这些历史当作荒诞不经的神话来看待。(譬如你可以试着在美国人面前一本正经讲述耶叔用五个面包和两条鱼喂饱了五千多人,然后观察他们的表情。)这让他们走在了最前面。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政府开始羞羞答答半公开地承认外星生命的存在——他们公布了一些不明飞行物存在的证据——这件事冲击了大部分人的知识体系,他们一直被教导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文明生物。而现在,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自己可能只是银河系几千亿颗星球几百万个文明之一的残酷现实,这让他们的价值观有点经受不住。这件事引发的后续效应是有些聪明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之前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应该说,这不是件坏事。
必须说明的是,我从来不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我从来不相信人是猴子变成的。与猴子相比,我更乐意相信人是猫或者饭盒变的。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铁杆支持者,我也一直认为现代科技文明远远不足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从不觉得现化科技文明减少了人类的痛苦。是的,电力的出现让我们减少了爬楼梯和翻山越岭的痛苦,让我们可以和远隔万里的亲人视频聊天,但是同时也让我们经受了比爬楼梯更多更大和更长远的痛苦。因为我们为了要过上有自动洗碗机和打蛋机的生活,很多时候不得不去舔别人的脚趾。
我之前看到过马克斯·韦伯(德语: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的一段话,他说:“儒家不是一种实学,而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
这段话令我非常感兴趣,也让我生起了想要和他探讨一下儒家的价值的冲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非常赞赏马克斯·韦伯的洞察力,儒家确实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如果我们从大多数人对儒家的理解以及统治者对儒家的定位来说的话。后面描述的也很精准,儒家确实不教授自然科学和地理。事实上,不只是儒家,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释道儒都不教授自然科学和地理,中国的禅师们和道士们终日静坐念经,大儒们只会夸夸其谈,看上去确实是什么都没干。所以,从马克斯·韦伯这样的人看来,他们确实毫无创造能力,对文明的进步毫无贡献。他们没有像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那样发现电磁感应,没有发明无线充电,也没有发明方便面。他们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可能还不如挖煤工人。这不只是马克斯·韦伯一个人的认知,这也是现今全世界大部分人的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中国女人觉得深色人都比中国人强的根本原因。但是儒家真的是毫无贡献吗?当然不是。
我不知道你们平时看不看电影电视剧,以前我问过一些修行人,他们有的人是不看的——大概是怕影响修行——但是我是看的。在修行写作之余,我会去看一些电影和电视剧,我还收集了很多蓝光电影盘。对我而言,这些电影其实都是很好的教材,它们一直都在向我们展示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它们也一直都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
最近我看了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我认为这部电视剧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中国北方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几年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剧中的的女主角还在上大学,她大概是需要一些钱,所以她跑去一家夜总会弹钢琴,就像大多数这类故事一样,她被一位富商看中,富商通过她的一位好姐妹,用卑劣的手段将她迷倒歼污。后面的发展我就不用说了,大家应该都知道。我想说的是,假如她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女人,她就不可能去那种地方去弹琴(如果你要谋生,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假如她不去这样的地方弹琴,她就不会被富商看到,就不会被迷歼,然后后面一系列悲剧就不会发生,她的人生就不会糟糕成那个样子,她也不会带累的这么多人跟着她一起倒霉。中国的圣贤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女人,当然应该避开这种是非之地。但是很显然,这部电视剧的女主角并未受过这种教育。她身上洋溢着那种我经常能在某些人身上见到的愚蠢,她是那种觉得自己可以趟过沼泽地身上一点水不沾的人,是那种非要把手指伸到老虎嘴边被咬了还要叫屈的人。所以,她就必须接受这种命运了。所以,我在想,假如马克斯·韦伯看过这部电视剧,他还会觉得儒家文化不重要吗?还会觉得仅仅学习自然科学就足以赢得人生?我见过很多学习自然科学和地理的人,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推理能力,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也不乏创造力,但是他们不懂得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次序,不懂得自己的定位,这让他们障碍重重,他们很多人的人生就这么毁了。所以,有这种文化的人和没有这种文化的人所经历的完全就是两种人生。
我还想列举一部大名鼎鼎的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我认为这部剧所讲述的就是没有儒家文化的西方人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权力的游戏》里的两位女王,兰尼斯特家的瑟曦和坦格利安家的丹妮莉丝· 坦格利安,她们不乏政治手腕,但是她们不懂儒家文化,这让她们结局悲惨。假如她们稍微懂点儒家文化,假如她们生在儒家文化的环境里,她们的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试想一下,假如瑟曦能够遵守龙穴会议她和北方联盟达成的约定,派兵北上抗击异鬼;假如她能认清现实,接受君临即将失陷自己即将失败的现实,向龙女王投降,而不是逞一时之快,在射杀了龙女王的一条龙之后又把她最重要的好友在她面前活活斩杀。如果她不这么干,她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我相信龙女王为了展示自己的宽容会乐于留她一命。但是她这么干了,她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她一直强硬到底,所以,她最后死的很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是一种强势文化,他们很难接受失败,他们总是想要压倒别人。而中国文化则强调能屈能伸。而丹妮莉丝· 坦格利安女王,她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在雪诺的真实身份已经被昭告天下(坦格利安家族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之后还不愿意退居幕后当一个王后,她还想继续当国王。她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庸、不愿意成为背景、不愿意站在C位之外、不愿意成为相夫教子的女人。虽然她爱着雪诺,但也不愿意为他牺牲,这给了很多人攻击她的口实,这也是导致她最后悲剧的重要原因。和她几百年前的祖先雷妮拉公主一样,那位强势的公主也是因为拒绝让位于比她更有继承资格的男性继承人(她的弟弟伊耿)而引发战争,最终战争失败死于龙之口。在我看来,无论是瑟曦还是丹妮莉丝、雷妮拉,她们都需要为自己的遭遇负责,她们的厄运是自找的,她们生在这样的文化之中,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她们对自己的评估远超自己的实际能力,她们不懂得退让,不懂得妥协,这让她们最终难逃厄运。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儒家教育所致。所以,看过这些之后,马克斯韦伯还觉得儒家文化不重要吗?如果说发明创造,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对世界的贡献。这种贡献会让你的人生完全不同,这些完全是西方文化没有的东西。西方人发明了滚筒洗衣机、发明了现代金融体系,发明了飞机和冷气机,但他们没有发明“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样的文化,没有发现一切皆是空性,没有发现我们的一切痛苦皆来源于对世界的错误认知。所以他们努力探索自然科学,发射飞船去其他星球,还发明各种外在工具以期减少痛苦。
自动滚梯和飞机的出现只是让你少走了一些路,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发明会让你的人生彻底不一样。这些年我曾经目睹很多人跌入深渊,亲眼看到他们因为不懂儒家文化,而走上毁灭之路。他们的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会也没有儒家的观念。
无论是移动电话个人电脑还是淋浴喷头维他命,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这种改善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你生命的影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代科技产品所提供的只是小小的便利,而传统文化提供的则是终极的便利。而且就我的观察,互联网对大部分人生命所产生的影响还是坏的居多。因为大部分人不具备辨识能力,在海量的信息里他们接受的往往都是会对他的生命走向产生不好影响的那种。但他们自己对此毫无察觉。他们认为自己活在一个信息自由流通的世界,他们觉得自己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对此我只能微笑以待。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驭脑莫过于让你觉得你的想法是自己的,是自己通过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你看了很多书很多电影、走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事、了解了各方观点之后得出的理性结论。几乎没有人能跳出这样的大坑,无论是崇拜黄头发的知识分子还是大部分黄头发本身。
我还想提一下我最近在看的一部电视剧:《爱与死亡》。不是那部著名的《爱,死亡和机器人》,是《爱与死亡》(Love and Death)。2023年的新片。伊丽莎白·奥尔森和杰西·普莱蒙主演。这部电视剧还没有播完。它讲述的是1980年代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的一桩凶杀案。女主坎迪和男主艾伦是邻居兼教友,他们住在同一个街区,去同一所教汇,他们都已婚,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因为网球场上一次偶尔的身体接触而互生情愫。有一天晚上,在教汇活动结束后,坎迪说想和艾伦谈谈,于是他们一起上了艾伦的车,在车上她问艾伦:“你有搞婚外情的打算吗?”男主艾伦最初的反应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但是在犹豫了几天之后,他谨慎地接受了女主的建议。但是显然他还有很多顾虑,为了更安全的实施他们的偷情计划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措施,还开了很多次会议。他们约定假如他们发现其中一方对另一方产生感情和依赖苗头的时候,就是他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他们觉得虽然自己两个人要开始偷情了,但是绝对不能因此伤害到对方的家庭和孩子。他们只是图个乐。假如发现有这种迹象就应该立马终止。这让我想起很流行的那段话:“贪财有道,好色有度,只进入身体不进入生活。”但是贪财就不会有道,好色就不会有度,进入身体就是进入生活。虽然坎迪和艾伦做好了各种规划和应对措施,但是显然这个世界的走向并不是他们所能把控的,世界一直是我行我素,甚至连他们自己的感情都不是他们能把控的,所以,他们并没有认真履行自己制定的规则。事情的发展慢慢超出他们的掌控,转捩点是在他们婚外情两年之后,那是1980年6月的一个上午,男主的老婆贝蒂早已觉察到了他们两人之间不寻常的关系,但是她并没有声张,只是默默的在一旁观察。那天上午,坎迪开车来到艾伦家,来拿一些贝蒂的女儿的衣物(她在帮忙照顾贝蒂的女儿),只有贝蒂一个人在家,艾伦出差了。两人喝咖啡闲谈时,贝蒂忍不住向坎迪提起了这件事,她想确认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在得到坎迪的肯定回答之后她开始暴怒,然后她们就起了冲突,最后的结局就是女主用斧头砍死了男主的老婆。这件事后来成为美国八十年代影响最大的凶案之一。
《爱与死亡》,展示的是我们对因缘果的不了解,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才会认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掌控未来的走向、掌控对方。但其实我们什么都不能掌控。不只是《爱与死亡》,所有拍的好的电影电视剧都是在向我们展示我们对因缘果的不了解。我们居然很大胆的以为自己能掌控局面。我们以为只要我们怎么怎么样了,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结果。这实在是愚蠢至极。
试想一下假如她们都是儒家文化的信徒,假如贝蒂和坎迪·南丁格尔都是孔子的信涂,她们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作为受害者,艾伦的老婆贝蒂是个神经质的女人,她也是个被惯坏了不能容忍任何不快的人,她甚至把她老公的沉默也视为一种冒犯。她的“自我”在这个家里随风招展从未遇到过阻击。所以她很难接受自己的老公背着她有情人这件事。假如她是个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女人,在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对方已经保证不再见面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还会拿着斧头冲出来要砍死对方——尤其是自己当时还怀着孩子。正是因为她所生长的文化里面没有任何安忍的成分,所以,她才死的那么惨。以前我们称赞美国人的时候说美国人都长着一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以前我也会觉得这是好事,但是现在我可不那么确定。有时候我会想,假如她受过一些欺负,假如她成长的过程中不那么顺遂,她就会有一些忍受力,那么她的结局可能就不会是横尸洗衣间。儒家社会一直被诟病的是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压迫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保护。假如没有这些“压迫”,很多女性真的很容易被惯坏,很容易对自己有误判,很容易走偏,然后就很容易悲剧。我不认为放纵一个人的“自我”是件好事,就像我从不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从不打骂言听计从是件好事一样。
说完男主的老婆贝蒂,我们再来说一下女主角——伊丽莎白·奥尔森(Elizabeth Olsen)所饰演的坎迪·南丁格尔。坎迪·南丁格尔,她其实也是个不能被欺负的人。她有童年的创伤,她最不能容忍的是被人嘘。从剧中来看,她其实早就对贝蒂窝着一把火了,因为他对艾伦的感情早已超出自己的预期。而艾伦和贝蒂经常在她面前秀恩爱。她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恨她恨了很久了。所以,当两个不能被欺负的人、两个不能受委屈的人、两个互相仇恨的人,相遇在洗衣间,其中一个拿着斧子怒火中烧想砍死对方,另一个觉得自己都已经保证了不再见面她还这样实在太过分了与其我死不如你死,悲剧也就理所当然发生了。
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说的话,我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像你们都知道的《绝命毒师》——沃尔特和杰西的故事。和你们认知不同的是,我认为沃尔特·怀特(Walter White)和他连襟汉克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老婆,他们的老婆是那种完全不会为男人考虑的人,她们是那种把老公往火坑里推的女人。当然她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观众也不会这么觉得),她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在维护正义。但我建议你看完我的文章之后再回头仔细看一遍她们干了什么。
习惯于反驳的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电影电视剧,这些不是真实的生活。这些当然都是电影电视剧,但是假如你尊重事实而又具备观察能力的话,其实你在生活里能看到更多活生生的例子。那些生活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的编剧导演,他们吃着薯条可乐长大,他们毫无儒家文化的背景,他们也并不想向世人呈现儒家文化缺失的后果——事实上,他们想做的可能恰好相反——他们只是在如实地拍摄人类社会的生活,拍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个样子,就在向我们呈现某些相对的实相。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人成功,也见过很多人失败,那些失败的人,他们本可以过得很好,本可以修的很好,如果他们不是生在那种缺乏传统文化的地方的话。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的后果,看到了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的后果,看到了不知道退让的后果,看到了不能安忍的后果,看到了没有儒家文化的人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看到了没有儒家文化的人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让自己陷入绝境的。正如我在《权力的游戏》里看到的,在《爱与死亡》《漫长的季节》里看到的一样。因为不具备这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常识,他们的生活和修行全都被自己亲手毁掉了。这些都是因为儒家文化的缺席所致。在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一直被视为最基础的教法,它被视为通往更高修行的台阶。事实上,它不只是人类正常生存所需要的智慧,也是修行所必需的智慧。无论你是要开一家便利店还是要成佛,你都离不开它。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击节赞赏,我了解的越深入,越知道它的伟大。我无意责备那些认为中国文化毫无是处的人,因为他们生在这样的时代,他们没有可能不这么想。大部分人缺乏宏大的视野和智慧,又很容易被其他人的的观点左右,所以他们看不到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的先辈躲过了多少灾难,他们也看不到那些缺乏中国文化的人的生命轨迹,看不到他们经历了什么和将要经历什么,看不到他们倒霉的深层原因。但是现在,他们或许能看到一点点。世界其实一直在向我们默默地展示这些。所以,你还觉得那些和尚禅师道士或是儒家士大夫对世界毫无贡献吗?他们向你们提供的价值远超登陆火星、远超热力学定律、远超互联网和断食疗法,你可能因此躲过刀劈斧砍的命运。这几年有个很流行的词叫情绪价值,它常被用于界定一个男人或女人的价值。如果能让你愉悦叫有情绪价值,那么让你躲过刀劈斧砍能让你躲过悲惨命运应该叫什么价值?所以,不要再自卑于中国古人没有做出内燃机也没有发明ChatGPT和一次性纸尿布,他们所提供的是最珍贵的东西,是对你人生抉择有重大影响的理念。东西方文明之所以存在巨大差异缘于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念所走出的两条路:一种是内求,一种是外求;一种是征服自己,一种是征服别人。但是无论是内求还是外求,无论是发明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还是发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远离痛苦得到快乐。
灵山居士写于2023年5月23日,首发于2023年5月25日。
本文于2023年5月25日首发于灵山居士新浪微博,谷歌Blogger及其他自媒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