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灵山居士:初心

今天是2022年第一个月的第十六天,你已经做了多少年的佛教徒?今天是你成为佛教徒的第十个年头还是第十八个年头?你现在心里想的还是利益众生吗?还是只想利益自己?你现在还想即生成佛吗?还是你已经退而求其次——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成佛或是利益众生现在对你来说是生存的目的还是只是一个挂在嘴上政治正确的口号?当每天晚上你带着倦意打开法本的时候你想的是为一切众生成佛而修还是想尽快结束今天的念诵早点钻进被窝看手机?

在最早的时候,在你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你或许真的这么想过,那时候佛教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你以往的世界都不一样,在这个世界里,神话似乎都是真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实现,那时候你真的想过要让一切众生成佛,你也真的想过要在此生成佛,那时候你不知道众生的我执有多么强烈,你没经历过背叛,不了解人的复杂性,不知道人类有多难被改变,不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多大,你很天真的以为那些来修行的人都是善良的,你的一腔热情好像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你冒冒失失地闯了进去,然后弄的遍体鳞伤。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之后,现在你还是像当初那么想吗?你还想要成佛吗?还想要扛起众生解脱的重任吗?还相信法本所说的功德利益吗?现在的你打开法本念诵更像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在进行夫妻生活而不是拿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的感觉,你只是在履行义务,而非出于激情。

这说明你对佛法的热情已然褪去,你只是靠残存的一点信念或是责任感——或者仅仅是出于惧怕因果——在维持着你的修行。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虽然作为佛教徒我们都会说政治正确的话,我们都会说应该无所求无所得。但是对于处于凡夫阶段的你来说,即便你想,也没可能做到这些。你来学习佛法,肯定是因为你要想得到些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佛教并不反对你有所求,佛教允许你通过修行满足自己的某些合理需求,佛教并不奢想每个接触佛法的人都是无所求的——事实上,这也完全不可能。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大概是他们修行的姿势不对,所以他们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更大的可能是他们想要的实在太多了,他们得到了房子,还想要游艇,他们想要自己的股票一直涨,想要掌控一切,还想要完美的爱情,佛教无法满足他们无止境的贪欲。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真正的修行和他们设想的不一样,修行中有太多他们无法掌控的因素,他们不喜欢无法掌控,不喜欢被掌控,他们也不喜欢惊喜。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佛教徒,见过很多修行人,(当然,我看的最多的还是我自己,我没有他心通,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我自己的“自我”是怎么运作的。根据佛法,每个人的“自我”运作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从我自己,就能看到所有的人;我看到我自己的问题,也就看到了所有人的问题。)我知道他们之中有些人修的很好,有些人修的很不好,有些人根本没有在修。事实上,有很多人修着修着就成精了,不是他们成精,是他们的“自我”成精了,他们的“自我”开始不再惧怕佛法,它们开始懂得如何与修行共处,它们摸索出一套和佛法相处之道,它们懂得消灭修行最好的方式不是消灭修行的形式,而是让修行徒具形式名存实亡。

在佛教里,修行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是让你逐步习惯于正常状态的过程。依照佛法,我们一直活在妄想执着之中。真正的修行是让你逐渐习惯于没有妄想执着的状态。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一直维持修行的热情,尤其是在没有看到明显的收益的情况下。在最初的时候,你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点想要利益众生的心,但是已经过了这么久,你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收益,很多人早就没有了这样的激情。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觉察出自己身上的这些变化,他们缺乏审视自己内心的能力,他会以为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虽然他们还在说以前说的话,还在修以前修的法,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他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他了。

刚才我说过,修行是件旷日持久的事,对某些人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被击溃,有更多的可能退转,你的修行有更多的可能被瓦解。修行就像是两军对垒,花的时间越久,对方就越了解你,就越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越知道你作战的套路和规则,魔王非常聪明,他会利用他知道的这些来对付你。当你的修行持续的时间越久,你就越容易犯错,就越容易怠惰,当你怠惰的时候,当你的正念打盹的时候,魔鬼就会悄悄溜进来。魔王几乎无孔不入,他会利用你的一切修行来对付你。你和他对峙越久,他的布局渗透也就越周密。在某些时候,魔王甚至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自己,他是你的知己,他知道你怎么想,知道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知道你的脾性,知道你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知道什么能激怒你,知道什么能讨好你,知道你的软肋在哪儿,知道你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所以,他知道你的一切,而你却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我见过很多掉进魔王陷阱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陷阱里,因为那个陷阱设计的太舒服了。当魔王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一切而他又非常聪明的时候,他可以什么都不改变就改变你,就像我以前说的“不坏诸法而坏汝之修道。”从表面上看,你什么都没有改变,你还是在修行,还是在做过去做的那些事,你说的还是佛教徒的话,但是有些东西悄悄地改变了。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至。正如我们的修行是一点一点的改变一样,我们的堕落也是一点一点堕落的。当你每次后退一点点的时候,改变就已然发生。

在这件事上,我想提醒很多为人师者,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想的是能带给众生利益,但是到了后面慢慢想的就只是众生能带给他的利益。这一切都是魔王的杰作,他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你。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会彻底毁掉你的修行,也会彻底毁掉佛法。这种改变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几乎无法为外人所觉察,它只能经由行者自己反省自察自觉自纠,外人完全无从判断。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真正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好的不得了。连那些修的很烂的人都骄傲的不得了,何况那些有很多弟子的人。所以,我想提醒所有的为人师者,作为老师,你被赋予了某些特别的权利,如果不约束自己的话,你可以任意解释佛法,你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解释的完全符合佛法。特别是在金刚乘,我想不出有哪一种出格行为无法用金刚乘的理论解释。所以,如果你习惯于用金刚乘的理论为自己的贪嗔痴辩解,习惯于用金刚乘的理论为自我任性放纵的行为镀金,那么你已经走在堕落的路上,你慢慢就会堕落成一个俗人。即便你之前修到过某种境界,也一定会退转。因为拥有佛法的解释权,所以,你基本上处于不败之地,你会用佛法占弟子的便宜。如果你纵容自己继续这么做,那么你的修行最终会彻底完蛋。

所以,如果你是某人的老师,我建议你经常看着你的弟子,看着他的脸想一下:“我是要利益他的,我是想要让他快乐的,我是要让他成佛的。”如果你能经常这么做,可能会对你稍微有些帮助。这些话并不新鲜,你在任何一个法本里都能找到,我们每天也都在念诵,但是已经毫无感觉。当你对着一个具体的人这么想的时候,或许会让你想起你之前是怎么对待他的,会让你想起你本来是要利益他的。但是现在你们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灵山居士写于2022118日,首发于2023年6月13日



本文写于2022年1月,于2023年6月13日首发于灵山居士新浪微博,谷歌Blogger及其他自媒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灵山居士:惑人之物,于其手中皆可用以渡人解缚(修订版)

古大德有言:“正人修邪法,邪法亦正;邪人修正法,正法亦邪。”世有大机大用者,其于一切圣俗之法,信手拈来皆成佛法;魔王用以惑人之物,于其手中皆可用以渡人解缚。此等圣者善秉魔王之利剑,反刺魔王,擅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此智者之大用也。世间愚迷之人虽秉佛法之剑,自谓修道,然其所修之道,不伤无明,反伤诸佛法,不减贪嗔,反增垢染。智者可用佛法杀我执,亦可用魔法杀我执,愚者佛法魔法皆不得杀我。其所擅者,乃是将杀我之法,修成护我之师。是以,智者可于邪中修正,夺魔王之兵械,为我所用。愚者只能于正中修邪,其兵械武器尽数为魔所缴。 如来教法,度九乘根基,有实说权说,又有胜义世俗之分。其一言一语,皆非凡夫初学可解,若无明眼人在侧匡正,任一教言,皆可惑人。此非教言惑人也,乃吾人之曲解惑人也。然曲解者皆不知其曲解也,皆不知其已入魔王之彀中矣。盖因魔王之智慧远胜其也。 今世之修者,多无师在侧督导,盲修瞎练,又兼自命聪慧,于师佛之言,常作吾我之解,师心自用。借密法之理,行贪嗔之事;令如来教法,成魔王利器;使解缚之言,成杀佛之器。悲夫。 余常谓诸学者言: “ 任一佛言师语,若非师详解,无师把关,吾人擅解,必致偏矣。后必为我所用,必成贪嗔护法,令我执无伤,习气完备,令毕生修行,徒具虚名,纵修百年见解习气依旧如故。汝等众人,日常之交流,一语未说全者,尚且为魔所乘,生诸事端。何况修心改命成佛覆我之法,魔王岂有听之任之不加干涉之理。是以,当慎之又慎之。 ” 余观世间好物,无不为魔所用,无不为魔所渗,佛教儒教耶教概莫能外,此东西方之共同也。魔王于圣贤之教,日夜难寐,常思毁之。然魔王之毁,非烟销灰灭之毁,乃借尸还魂之毁也。如虫蛀木,日日蚕食,为魔所蚕食者,皆徒具形而内空矣。如史上之儒家,又如愚人之修道,皆有其形而无其魂。 晚近“自由”一语自西舶来,人人皆向往之。然凡俗之人心虽向往,实不知何谓真自由,更不知通自由之正途。魔观众生于此未深解,后借隙而入,令自由变放纵,人间变欢场。其假自由之名,为不可为之事,释千年压抑之欲,正贪嗔痴之名,毁众生修道之基。又假自由之名,令邪见无阻拦,人皆可畅言,后劣币驱逐良币,狮离穴而犬狐占。如今日美利坚欧罗巴之雌雄莫辨诸般乱象,皆是自由平等博爱为魔所用之果矣。又如儒家一脉,本为圣贤设教道之浅途,后为盲者所解王者所用,沦为向上叩门之学,令夫子蒙冤。此皆魔之手笔也。 灵山居士写于 20

灵山居士:昨日的世界是否黄金时代

这几天我在阅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 茨威格( Stefan Zweig )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 ),这本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出版。在这本书里,茨威格富有感情地描述了他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那个已经逝去的旧世界 —— 那个只存在于黑白照片里的昨日的世界。他回忆当时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回忆当时维也纳市民们宽松无忧的生活。他认为那是这个世界少有的黄金时代 ———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读了之后都会有同感。那时候的维也纳,大多数人生活的都很轻松。因为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压力,人与人之间和善宽容,他们生活中很少有大的变动。他们做事情都不慌不忙 —— 因为着急忙慌被认为是有失教养的举动。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战争已经远离这个世界。在书中,茨威格还谈到了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他认为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他们的一生之中从未有过大风浪,他们没有像他的子孙那样经历战争,他们都 “ 平静、顺利、清白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如果你有着二十一世纪的思维,你肯定会同意他的看法。你会认为一战之前的欧洲那七八十年是黄金时代,没有战争,没有饥荒,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无忧,大家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只有很少的人去欺诈抢劫。但是如果我们用修行者的眼光来看,可能会得出另外的结论。一战之前整个维也纳都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音乐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贵族伯爵还是普通市民,都把音乐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说实话,我很同情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他们几乎被掐断了所有思维实相的机会。比起维也纳的金色音乐盛宴,印度恒河边的火堆或许更能拉近你和相对实相的距离,更能启发你去寻找真理。但是大多数二十一世纪的头脑绝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不会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先进。他们认为前者才是高等文明。 对我这样的修行人而言,他们 “ 平静、顺利、清白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浪费了一生的时间,他们像昆虫一样活了一辈子。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感觉这些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人离我很遥远,他们和现在的人非常相似——他们和现在的人一样认为自己已经知道所有的答案,和现在的人一样缺乏探索的心,和现在的人一样沉迷于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从不试图从已知

灵山居士:关于边地的一个故事

在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上,有着几百上千种文化,这些文化有高有低,有好也有坏。关于文化差异,这几年我读到的最离谱的一个故事是:有一个人移居太平洋岛国波利尼西亚,有一天她乘公交车去城里买东西,上车后发现没有空座位,有个当地女生起身给她让坐,她坐下后女生看了看周围,然后很自然地坐到了一个男人腿上。起初她以为那人是她男朋友,后来上车的女性开始陆续增多,每个人都选了一个合适的男性的腿坐下了,坐的和被坐的双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是当地的文化。但是作者对此并不持谴责态度,相反的,她还很欣赏这种文化,她觉作为东亚人自己身上有太多的文化包袱,远没有这些土人洒脱。对此我并不意外。我只是好奇如果有一天她看到自己老公在公交车上毫无障碍地抱着一个陌生女人她的心情会不会受影响。 最近这几十年,全世界的人类一直被各种媒体自媒体轰炸,所以他们被孕育出这种头脑这种思维方式一点也不奇怪。现代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包容通常会对各种垃圾文化都予以尊重。(佛教里这样的圣母也很多,他们会说要平等,不要分别。他们虽然是凡夫的身子但却长了一张圣者的嘴。切记,作为修道者,当你还是凡夫的时候就要说凡夫的话,从凡夫的角度出发,从因果不虚的角度出发,搞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不要扯什么一切都是无分别。除非你能毫不皱眉地切掉自己的大腿喂老虎,除非你能做到这些,否则不要说圣者境界的话。)但我从来不是这样的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看不上白左。所以,我并不打算尊重这种习俗和文化,并不打算展示博大的胸怀。很多人对这种文化持宽容态度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它对你生活修行的影响,假如他们能看到,能看到它会带给你什么,他们的包容会瞬间烟消云散。 现在是 21 世纪,你从北京飞到纽约只需要十几个小时。所以,现在不是唐敖多九公的镜花缘时代。在那个时代,这些遥远海岛的土人怎么过自己的生活与你无关。因为他们不会出现在你家附近的超市里,他们的孩子不会和你的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不会和你的孩子举行婚礼。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每天都有几十万人越境进入美国。这些人来自南美,来自非洲,来自中东,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广州这十几年增加了五十多万非洲移民。这些人来到新的国家,他们带来了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带来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带来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当这样的人足够多的时候,他们的文化就会影响你,或者替代你。 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