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灵山居士:《毒枭》,那些崇拜巴勃罗的麦德林居民





有部Netflix 2015年出品的美剧,叫《毒枭》。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四季,前两季讲述的是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Pablo Emilio Escobar Gaviria)的兴衰史,第三季讲的卡利犯罪集团的故事。从第四季开始,它的重心转移到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

很多人最初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这个人感兴趣,毕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是一个每天都可以挣5000万美元的人,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每个月也就挣几美元,大部分中国人还没有见过彩色电视机。我对巴勃罗这样的人并不感兴趣,整个观影过程中最让我发生兴趣的是电视剧里的哥伦比亚人民。那些麦德林街头的年轻人,那些拿着对讲机给他盯梢的孩子,那些家庭主妇,那些老人。他们之中似乎没有人在意巴勃罗的钱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毒枭,每个人都知道杀人如麻,每个人都知道他罪恶滔天。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崇拜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对他心存感激——因为他给穷人盖过社区,让他们有地方住,他也盖过教堂,他还给路上遇到的每个人发钱。在麦德林居民眼里,他是一个英雄。是罗宾汉。是一个传奇。我相信在当时的哥伦比亚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巴勃罗那样的人。年轻人希望能成为他的员工,能为他工作。他在最鼎盛时期当选议员,甚至差点成为哥伦比亚总统。这种崇拜一直延续到他在波哥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汽车爆炸案炸死了很多孩子为止。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边地,蔑戾车,那你应该去看看这部电视剧。
想象一下你出生在麦德林这样的地方,到处都是贫民窑,你周围的每个人都想去美国,街上经常有枪战和爆炸声,经常有人被大卸八块,男人们都不务正业,连孩子们都以帮毒枭做事为荣,那里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毒品和杀戮。你很小就接触到AK47,你知道怎么卸下弹夹,知道怎么装子弹,知道怎么瞄准射击,但是你一生之中从未听闻过任何佛法或者因果的道理,从未听过一句咒语,佛教对你来说只是遥远的一个东方古国的陌生宗教。更大的可能是你根本不知道有佛教存在。就像是剧中巴勃罗的手下完全不知道曼德拉是谁一样。
很多人在说到边地蔑戾车的时候总是以地域划分,他们会说那些没有佛法传播的地方是边地,那些未曾听闻的过佛法的人们是蔑戾车。我想这种划分并不特别精准。如果你生活的圈子里,每一个人都没有正见,每个人都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每个人都觉得挣钱是最重要的事。至于怎么挣钱并不重要,他们不关心你挣钱的方式,你是通过猎杀野生动物挣钱还是傍有钱人还是画个大饼圈钱或是坐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等拆迁款对他们来说既不重要也无需关心。他们只关心你是否有钱或是有权。这是他们判断别人价值的唯一标准。他们自己这样认为,他们也这样教孩子。他们的孩子也和他们一样。他们不信因果,不信轮回,只想把这一生过好。而为了过好这一生,他们可以去做任何事情,可以去伤害任何人,只要不是他们的至亲。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圈子里,那么你所在的地方就是边地。你和你周围的人就是蔑戾车。边地并不总是指哥伦比亚墨西哥这样的地方。蔑戾车也不一定就是中东那些穿白衣服的人。我们身边很多人就是。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比较一下他们和那些生活在哥伦比亚的人的观念。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非常相似。他们同样不问是非,不管对错,他们只关注这个人是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如果是,他们就献上自己的崇拜和膝盖。
以前有外国朋友跟我说中国是一个佛教国家。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西方美女接受采访,有人问她想去中国吗?想找个中国男人做老公吗?美女表示很惊讶,说怎么可能呢?他们怎么会看上我呢?我听说中国女人都会做很好吃的菜,还会给男人洗脚。我什么都不会。他们怎么可能看上我?
当我听到有人说中国是个佛教国家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是听到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女人会给男人洗脚一样。
如果你去抖音看一下,你就会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是什么。那些点击率很高的短视频都在传导某种价值观。如果你仔细研判你就会发现那些人的价值观绝对不属于佛教或是任何中华传统文化。我看过很多抖音视频都在教你如何偷懒取巧,如何推卸责任。一般来说,我不太会在文明之间作比较。因为这会伤害一些人。但是文明之间确实存在优劣之分。而我又不是一个喜欢政治正确的人。简单地说,如果一种文明一种地域文化,倡导崇拜权贵,鼓励通过欺骗获取财富,鼓励不劳而获,鼓励说谎和取巧,让人变的懒惰,变的不思进取,让人总是想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高的回报。那么我倾向于认为这不是一种高尚文明。这种文明会带给所有人伤害,但是,显然,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到这一点。
如果你要学习佛法,那么其实你需要具备很多东西,你需要勇气,需要坚毅,需要信任,需要聪明,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需要眼光,需要懂得听话,需要一切美好的品质,而这些都需要你出生在一个能够培养这些品质的文化环境里。就我所见,对中国人来说,儒家社会是最能培养这种品质的社会。如果你出生在哥伦比亚或是锡那罗亚这种地方,你周围的人都以成为贩毒集团的人为荣。每家每户都在种大麻,你从小就看着自己的哥哥给AK47上子弹。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很难想象你能拥有那些品质。更不幸的是,你可能是个很聪明的人,同时你还是个非常勤奋和有野心的人。但是一个出生在麦德林贫苦人家极度聪明勤奋而又没有正见的人,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人。聪明和勤奋给了他伤害很多人的权柄。而没有正见让他不知道这样做其实是伤害他自己。就像是巴勃罗·埃斯科瓦尔那样。虽然他拥有亿万财富,虽然他把成吨的美元埋在各个地方,但他是个非常没有福报的人。在他需要用钱的时候,那些钱都被雨水泡糟了。
虽然你不是生活在哥伦比亚也不是生活在锡那罗亚,但不表示你和麦德林那些崇拜巴勃罗的街坊邻居有不同,你不需要生活在麦德林或是锡那罗亚,也可以成为蔑戾车。只要你和他们拥有同样的观念。


灵山居士写于2020 2 6



本文于202026日首发于灵山居士新浪微博及谷歌Blogger。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媒体或个人(包括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电子邮件: lingshanjushisiwu@gmail.com
灵山居士微博:http://weibo.com/lingshanjushi
灵山居士官网:http://www.xinwuyang.com/
灵山居士公众账号:lingshanjushigz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灵山居士:惑人之物,于其手中皆可用以渡人解缚(修订版)

古大德有言:“正人修邪法,邪法亦正;邪人修正法,正法亦邪。”世有大机大用者,其于一切圣俗之法,信手拈来皆成佛法;魔王用以惑人之物,于其手中皆可用以渡人解缚。此等圣者善秉魔王之利剑,反刺魔王,擅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此智者之大用也。世间愚迷之人虽秉佛法之剑,自谓修道,然其所修之道,不伤无明,反伤诸佛法,不减贪嗔,反增垢染。智者可用佛法杀我执,亦可用魔法杀我执,愚者佛法魔法皆不得杀我。其所擅者,乃是将杀我之法,修成护我之师。是以,智者可于邪中修正,夺魔王之兵械,为我所用。愚者只能于正中修邪,其兵械武器尽数为魔所缴。 如来教法,度九乘根基,有实说权说,又有胜义世俗之分。其一言一语,皆非凡夫初学可解,若无明眼人在侧匡正,任一教言,皆可惑人。此非教言惑人也,乃吾人之曲解惑人也。然曲解者皆不知其曲解也,皆不知其已入魔王之彀中矣。盖因魔王之智慧远胜其也。 今世之修者,多无师在侧督导,盲修瞎练,又兼自命聪慧,于师佛之言,常作吾我之解,师心自用。借密法之理,行贪嗔之事;令如来教法,成魔王利器;使解缚之言,成杀佛之器。悲夫。 余常谓诸学者言: “ 任一佛言师语,若非师详解,无师把关,吾人擅解,必致偏矣。后必为我所用,必成贪嗔护法,令我执无伤,习气完备,令毕生修行,徒具虚名,纵修百年见解习气依旧如故。汝等众人,日常之交流,一语未说全者,尚且为魔所乘,生诸事端。何况修心改命成佛覆我之法,魔王岂有听之任之不加干涉之理。是以,当慎之又慎之。 ” 余观世间好物,无不为魔所用,无不为魔所渗,佛教儒教耶教概莫能外,此东西方之共同也。魔王于圣贤之教,日夜难寐,常思毁之。然魔王之毁,非烟销灰灭之毁,乃借尸还魂之毁也。如虫蛀木,日日蚕食,为魔所蚕食者,皆徒具形而内空矣。如史上之儒家,又如愚人之修道,皆有其形而无其魂。 晚近“自由”一语自西舶来,人人皆向往之。然凡俗之人心虽向往,实不知何谓真自由,更不知通自由之正途。魔观众生于此未深解,后借隙而入,令自由变放纵,人间变欢场。其假自由之名,为不可为之事,释千年压抑之欲,正贪嗔痴之名,毁众生修道之基。又假自由之名,令邪见无阻拦,人皆可畅言,后劣币驱逐良币,狮离穴而犬狐占。如今日美利坚欧罗巴之雌雄莫辨诸般乱象,皆是自由平等博爱为魔所用之果矣。又如儒家一脉,本为圣贤设教道之浅途,后为盲者所解王者所用,沦为向上叩门之学,令夫子蒙冤。此皆魔之手笔也。 灵山居士写于 20

灵山居士:昨日的世界是否黄金时代

这几天我在阅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 茨威格( Stefan Zweig )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 ),这本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出版。在这本书里,茨威格富有感情地描述了他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那个已经逝去的旧世界 —— 那个只存在于黑白照片里的昨日的世界。他回忆当时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回忆当时维也纳市民们宽松无忧的生活。他认为那是这个世界少有的黄金时代 ———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读了之后都会有同感。那时候的维也纳,大多数人生活的都很轻松。因为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压力,人与人之间和善宽容,他们生活中很少有大的变动。他们做事情都不慌不忙 —— 因为着急忙慌被认为是有失教养的举动。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甚至认为战争已经远离这个世界。在书中,茨威格还谈到了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他认为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他们的一生之中从未有过大风浪,他们没有像他的子孙那样经历战争,他们都 “ 平静、顺利、清白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如果你有着二十一世纪的思维,你肯定会同意他的看法。你会认为一战之前的欧洲那七八十年是黄金时代,没有战争,没有饥荒,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无忧,大家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只有很少的人去欺诈抢劫。但是如果我们用修行者的眼光来看,可能会得出另外的结论。一战之前整个维也纳都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音乐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贵族伯爵还是普通市民,都把音乐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说实话,我很同情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他们几乎被掐断了所有思维实相的机会。比起维也纳的金色音乐盛宴,印度恒河边的火堆或许更能拉近你和相对实相的距离,更能启发你去寻找真理。但是大多数二十一世纪的头脑绝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不会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先进。他们认为前者才是高等文明。 对我这样的修行人而言,他们 “ 平静、顺利、清白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浪费了一生的时间,他们像昆虫一样活了一辈子。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感觉这些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人离我很遥远,他们和现在的人非常相似——他们和现在的人一样认为自己已经知道所有的答案,和现在的人一样缺乏探索的心,和现在的人一样沉迷于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从不试图从已知

灵山居士:这不是修行

过去这二十多年,世界一直处于巨大的变迁之中,过去这二十多年,我经常看到各色人等,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每天忙着在朋友圈晒孩子晒大餐晒旅游照片,但同时他们又都宣称自己是修行人。他们是我的偶像。我非常佩服他们能一边工作一边度假一边带孩子一边修行,什么都不耽误,这是龙钦巴和惠能都无法做到的。我还经常看到有人跑去臧地转了一圈,拍几张照片,见几个老师,然后回来之后就宣称自己是修行人,然后就开始了他们的漫长的佛教式自我满足之旅。 很多人认为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修行现象,但是我相当怀疑。我知道的修行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知道的修行人也从来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真正修行过的人都知道修行是非常艰难危险的事,你投入全副精力都未必能修好,何况是三心二意。如果你认为你可以一边过着快乐的世俗生活一边在精神领域有所成就,那说明你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修行。过去的那些传统的修行人,他们开始修行的时候都很谨慎,他们接受灌顶也都很谨慎,他们成立师徒关系也都很谨慎。过去的那些老师,他们在选择徒弟上很谨慎,他们不会来者不拒,他们会考察弟子的人品,会要求很多东西,如果他们看到现在某些老师有几万弟子可能会咂舌不已。而现在这些人,他们开车旅行到了某个寺庙,一时心血来潮就可以成为佛教徒。他们不需要知道佛教的规矩,不需要评估自己的能力,不需要被考验,也不需要认真思考佛教法义。成为佛教徒对他们而言和成为健身房会员没任何差别。这种泛滥的结缘拉低了修行者的门槛,让很多不懂修行的人都自以为是在修行。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相信贪欲在这中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对有些人来说,如果有人想成为弟子,他们是来者不拒的(他们会拿出菩提心当理由)。而那些想成为弟子的人,很多人是想得到一些回去能炫耀的东西。所以他们一拍即合,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双方都很满意。唯一受伤害的是佛教。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糟糕的修行人,就是这种泛滥式结缘的后果。 有些人认为结缘也很重要,但是像这种结缘我认为更类似于到处留情而不负责。而且其实你并不缺结缘,你生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观音菩萨。所以,你并不缺少结缘。现在这样的佛教徒泛滥成灾,你到处都能看到那种号称是在修密法却连做人都不懂的人。要知道,成为佛教修行者并不像给自己泡杯手冲咖啡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决定,它关系到你之后的生生世世,关系到你下一世是否还能继续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