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4的博文

灵山居士:这本身就是对于无我最好的修持

一般我们所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是那些你做完了之后会有所收获的事。做完之后你会增长见识会学会技能,或是强壮了体魄认识了新朋友。对于那些看不到结果和收获的事,我们会把它们通通归类为浪费时间。我们不愿意在这样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如果一家健身房的广告是:“我们确保你健完身什么也不会改变,你的大腿肌还是像之前那样松垮,你的肚腩也不会消失,你臃肿的身材会继续保持。”会有人去光顾它吗?当然不会。因为没有意义,因为那是在浪费时间。而我们习惯于做那些有结果的事,而且这个结果还必须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 在以上师为道的修持中,你可能会被要求念诵一千万忿怒莲师心咒,可能会被要求造一百尊佛像,但是你也可能会被要求去做很多你认为没有意义和佛法无关的事。但是要始终牢记:你认为的没有意义,只是你认为而已。你看不到意义是因为你是学生。所以你对佛陀和证悟的大师们瓦解学生自我的方式毫无认知。而设计这一套修法的是引领你证悟的人(很多人僵化的头脑会把修法简单理解为坐在那里念诵一些东西或是禅定,告诉他们煮面条也是修法对他们的头脑而言无异于挑战。)。而且作为学生,你也不需要看到意义。你认为没有意义的事还能认认真真地去做去完成对你而言才有意义。除此之外,你还可能会被要求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你可能被要求学习煮海带蛤蜊汤,会被要求陪着上师逛街,会漫无目的地逛一圈什么都没买到。会坐一整天上师什么也不说,他既没有讲空性也没说《普贤上师教言》,只是在看手机。你可能觉得自己白坐了一天。但是在以上师为道的修持中,浪费时间其实是相当有意义的事,因为没有时间会被浪费,你浪费的所有时间都是未来证悟的入场卷。假如你愿意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愿意去做那些不重要的事和浪费时间的事,愿意呆在角落里,愿意成为远处的背景。为此你放弃了网球公开赛, 放弃了休息, 放弃了和女儿们一起共进晚餐,放弃了每周必看的《喜剧之王单口季》。因为某个你相信他是佛的人。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对于无我最好的修持,也体现了你最大的尊重和信心。你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能不令证悟在未来发生在你的身上。这就是以上师为道的修持。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9 月 16 日。   本文于 2024 年9 月17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灵山居士:你能花时间精力去做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以下这些话不是说给初学者听的,也不是说给那些对金刚乘修行毫无欲望的人听的。听闻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已经或是准备建立师徒关系特别是金刚乘师徒关系的人,这些人里有很多还带着过去的习气,如果别人让他做一件事情他会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上师说:“不要去泰国旅游。”或是“不要吃蒜味香肠、不要用飞利浦的电动牙刷。”他就会问:“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道理吗?”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因为对他们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合理的、能让他心甘情愿去做的理由,这个理由要符合他的逻辑,要能在他们的逻辑体系里生存,要能够被他的逻辑所验证和接受;能明确知道做了之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和好处让他们心安。习惯了这种思维的人大概不容易习惯金刚乘的逻辑,更不容易习惯以上师为道的修行方式。因为很多时候上师并不打算给你理由。他只是跟你说:“你去做这个”或是“你不要做那个。”大部分时候他不会告诉你你做了之后会怎么样会有什么好处。所以如果你习惯了每件事情都要问清楚那么你修持以上师为道就会相当吃力(因为在修持以上师为道的时候,上师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也不讲逻辑。或者说,他不讲你那套逻辑体系里的逻辑。)。事实上,你也无法修持,金刚乘的修行对你来说就会永远是个谜。以前上师让我做什么的时候,我从来不问上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让做什么我就去做。有时候上师之所以让你这么做就是因为你习惯问为什么,因为你爱问为什么,所以你才需要去做,需要去做很多看起来没道理也没什么意义甚至没有结果的事,直到你开始习惯于什么都不问。这很深刻。 上师会告诉你整个宇宙所有的星系加起来都没有一颗蓝莓大,会告诉你一粒米比一颗蓝莓大十万倍,会告诉你乌鸦吞掉了一千座岛屿,会告诉你大海是红色的眼睛,会告诉你一朵花里有五百亿个国家,你只需要相信就可以了,不需要问为什么,也不要去分析,这些都超越了你的逻辑,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你的脑子耳朵会冒出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想要问个为什么,这表示他不相信别人,他害怕别人把他带进沟里,所以他要睁大眼睛,把这中间的逻辑搞清楚,以免自己被蒙骗。那些已经建立金刚乘师徒关系且声称自己具有无比信心的人这么做尤为滑稽。因为以上师为道完全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假如你还没完全信任你的老师,就不要去找他当老师,更不要修持以他为道的法门。以上师为道的精髓就在于完全信任你的老师,缺乏这种信任去修持这种法门就像是你没有米却想要

灵山居士:你是否已经走上解脱之路

我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格莱珉银行的资料,我对此深感兴趣。 格莱珉银行是一家专门帮助穷人脱贫的银行,他们并不象其他银行那样把钱借给你就万事大吉,他们关心的不止是借给你钱,而是如何让你利用这些钱摆脱目前的贫困。也就是说,他们不止想给你暂时的安乐,还希望给你究竟的安乐。尽管这种究竟只是世俗意义上的究竟。 他们对于贫困和已经摆脱贫困有一套标准。摆脱贫困必需具足下面的条件:家庭所有的成员居住在由马口铁皮屋顶,或者价值超过 25000 塔卡的房子里,身体和智力状况正常,孩子都能上小学或者小学毕业。饮用从管道井中抽上来的干净水、开水,或者用明矾、净化药片或罐壶过滤器净化过的无砷水;睡在床上而非地上。有足够的衣服,人人有冬天穿的衣服,包括宽松的长袍,牦绒衫,被子以及毯子,蚊帐;全年均有能力供应家庭成员一日三餐,家庭没有食品匮乏之虑。以及在生病的时候由能力采取迅速行动来进行恰当的治疗,并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这是格莱珉对于摆脱贫困的标准。 我由此想到佛教徒摆脱烦恼的标准。你是否正走在解脱之路上?还是正在远离。也应该有一套类似于格莱珉的标准。 我试着以我的经验来谈一下这方面的标准。假如你已经萌生了出离心,你可能不会过于关心那些以前关心的东西,例如,以前你看见茶杯没有按你设想的摆好,你就会歇斯底里,就象布瑞。(有一部美国电视剧《疯狂主妇》,那里面有一位叫布瑞的主妇,她是一个追求完美近乎疯狂的主妇,无法容忍自己的管辖范畴出现任何不洁,即使床单上有块很小的污迹都会让她坐立不安,只有一切如她所想的那样完美,她才会感到舒服)而现在,你只是稍微有点不舒服而已,而且你可以觉察到并且很快让自己的情绪获得稳定。 出离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悲观厌世。只是摆脱那些过去可以控制你的事物的控制而已。 你可能开始不太关心那些世俗的书,你会觉得那些书过于幼稚,无法和佛教的智慧抗衡。你可能会开始变的敏感,在过去,你可能会看到别人杀鸡而无动于衷,看见鸡血就象看见红色的油漆一样麻木不仁。而现在,你发现自己开始无法忍受杀戮,哪怕只是一条鱼。你也会感到触目惊心。还有,你看电影开始容易被感动。 在以前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能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现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开始考虑因果。你开始自律,尽管没有人在旁监督,你也不会存有侥幸心理。 对你来说,现在烦恼停留的时间开始变短。以前你可能半天才发现自己在生气,现在你可以很轻松的觉察到自己在

灵山居士:创造方便的日用品的文明和创造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修订)

人类社会创造了很多不同层次的文明,有些文明侧重于精神修持,有些文明则侧重于物质累积。侧重精神修持的文明认为通过发掘内心的宝藏可以达到解脱证悟,而侧重物质累积的文明则认为通过物质财富的积累可以达致幸福。在存世的文明里,日本文明是一个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它是一个能把商品细节做到极致的国家。每次拆日本产品的包装我都能感觉他们的用心,他们的包装做的非常人性化,很多细节他们都能考虑到,你拆起来会感觉非常顺手。(与此相反的是,每次我拆一些其他地区产品包装都要动用从砍刀钢锯到导弹在内的一切武器。)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你能感觉他们是非常认真的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这说明他们极度专注于世俗生活,所以他们想要让世俗生活的一切都变得丝滑便利。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幸福。他们希望能修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的缺憾是可以被修补的——是可以通过整容手术冷气机酵素药丸修补的。很多年以来,日本人专注于给世界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专注于满足我们的 “ 自我 ” ,他们在创造完美的世俗生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种徒劳。 就我而言,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和创造能彻底改变你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并不在一个级别。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副文明和主文明一样。但现代生活已经变得离不开淋浴头和冷气机,所以我们既需要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也需要创造能彻底改变你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我们需要洗热水澡、需要定制结婚礼服,但最终我们也必须去解决自己的根本生死问题。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日本是个遥远而富裕的存在,来自日本的彩色电视机是那个时代每个刚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都想要的东西。我还记得那些在邻居家沙发上看武侠片看到很晚才回去的夜晚。日本漫画《七龙珠》则充斥着我的整个小学生涯。应该说,我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坏。那时候电视台有节目专门教日语。日本老妇人出门都化着精致的妆,她们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东京地铁的上班族都衣冠楚楚拿着公文包,他们大都彬彬有礼低声细语。这是我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日本。无论是东芝索尼新干线还是新宿夜晚的霓虹灯、抑或是京都一尘不染的寺庙,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日本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让人心生向往。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过。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我的认知开始慢慢改变。如果说日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那就是他创造了很多方便的日用品,他发明了方便面,发明了单反相机和电子表,发明了很多能解决我们各种

灵山居士:创造方便的日用品的文明和创造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

人类社会创造了很多不同层次的文明,有些文明侧重于精神修持,有些文明则侧重于物质累积。侧重精神修持的文明认为通过发掘内心的宝藏可以达到解脱证悟,而侧重物质累积的文明则认为通过物质的积累可以达致幸福。日本文明就是一个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它是一个能把商品细节做到极致的国家。每次拆日本产品的包装我都能感觉他们的用心,他们的包装做的非常人性化,很多细节他们都考虑到,你拆起来会感觉非常顺手。(与此相反的是,每次我拆一些其他地区产品包装都要动用从砍刀钢锯到导弹在内的一切武器。)从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你能感觉他们是非常认真的对待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这说明他们极度专注于世俗生活,所以他们想要让世俗生活的一切都变得丝滑便利。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希望在这里找到幸福。他们希望修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的缺憾是可以被修补的,他们认为通过整容手术或是酵素可以让我们忘掉烦恼达到快乐。很多年来,日本人专注于给世界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专注于满足我们的 “ 自我 ” ,他们在创造完美的世俗生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种徒劳。 就我而言,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和创造能彻底改变你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并不在一个级别。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主文明和副文明一样。但我们既需要创造方便日用品的文明,也需要创造能彻底改变你人生轨迹文化的文明。就像我们需要洗热水澡、需要结婚礼服,但最终我们也需要去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生死问题一样。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来自日本的彩色电视机是那个时代每个刚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都想要的东西。我还记得那些在邻居家沙发上看武侠片看到很晚才回去的夜晚。日本漫画《七龙珠》则充斥着我的整个小学生涯。应该说,我对日本的印象并不坏。那时候电视台还有节目专门教日语。日本老妇人出门都化着精致的妆,她们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东京地铁的上班族都衣冠楚楚拿着公文包,他们大都彬彬有礼低声细语。这是我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日本。无论是东芝索尼新干线还是新宿夜晚的霓虹灯、抑或是京都一尘不染的寺庙,这一切都让人觉得日本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让人心生向往。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过。但是随着修行的深入我的认知开始慢慢改变。如果说日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那就是他创造了很多方便的日用品,他发明了方便面,发明了单反相机和电子表,发明了很多能解决我们各种小问题的东西,但是无论哪一种发明它所能带给我们也仅仅是一点点方便而已,

灵山居士:不该发生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每到藏历年年底,你都能看到一大堆人在修回遮。他们都在忙着回遮来年的各种违缘不顺。但是我很想知道他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什么是违缘?什么是不顺?你要回遮的是什么?那些违缘或是不顺它们是怎么来的?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还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 假如一个人偷了别人的钱,他用别人的钱过得很舒坦,突然有一天失主跑来讨要自己被偷的钱,你是否觉得那是他生命中的不顺或是违缘?正常人会觉得那是他应该归还的。因为那不是他的钱,是他偷别人的嘛。但是假如你是那位偷钱的人,你大概会把这种事情定义为违缘。大多数人眼里的违缘其实都是这种正常的因果运转,你伤害了别人,现在别人要来伤害你,在佛陀看来这是正常的因果运转。但是在你看来,这就是违缘。 现代文明把我们都训练成了极度自私之人,我们想要占尽一切好处,却不想负一丁点儿的责任。所以你伤害了别人,窃取了别人的财物,当别人要求偿还的时候,你却不想归还,还想要通过超自然手段解决,想要用威猛的本尊来把他们赶走。很多人修回遮的时候就是这种心态,他们干了坏事但却不想承担后果。他们当初之所以选择密法就是因为这个,在他们看来,密法有很多神奇之处,可以神奇地增长寿命扭转因果消除丑闻,可以付出很少得到很多。金刚乘甚至还允许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作弊,通过这种特殊修法,可以让自己不用为过去的错误受罚。其实我一直认为最应该回遮的就是他们的这种荒唐想法。有这种想法显示你对佛教金刚乘有着极大的曲解和滥用。在你短暂的前半生,你伤害了很多人,攫取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当你需要归还的时候,你却还想要赖账。 没有人会希望遭遇那些不好的事情,没有人希望遭遇黑色星期五,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房子被拍卖流浪街头,但是那些不好的事情全都是你自己行为的结果。正如钦则任波且所言:“你自己一手安排了自己所要遭遇的一切。”没有任何后果是其他人强加给你的——这是一个修行者最基本的认知。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回遮躲过业果,那会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可以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显然这对他们继续自己不好的行为是一种鼓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在五行三界之中,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自己拥有特权,可以只做而不用受罚。之后他就会造作更多的业而承受更严重的后果。这让他们成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修行者。 适当地承受业果、适当地遭遇那些“不好的事情”会让你心生敬畏,让你谨言慎行,让你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后果。假如你有足够的正见,遭遇那些“不好的事情”

灵山居士:因为你是被西方文化深度捆绑的人(修订)

人类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和他们对事情的反应都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你会如何思维、如何说话、遇到事情会如何反应这些全都是习惯的产物。一般来说,这些习惯是由你的性格、地域文化以及所受各种影响综合起来的结果。你的性格、你所处的地域文化、以及你看的书接触的人听的大学讲座和音乐,这些共同打造了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造就了你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以及遇到事情的反应。这些习惯在你身上年深日久,早已被焊死。所以,要移动它们并不那么容易。幻想听闻几天佛法就能让他们烟消云散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变深层的价值观是件旷日持久的事。改变深层价值观之下所产生的各种思维模式语言模式以及遇到事情的反应更是需要漫长的时日。而改变的前提是你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现有的一整套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行为模式全都根植于错误的价值体系。但是这非常不容易。譬如当你听到《普贤上师言教》里的工布奔和觉沃佛的故事,听到觉沃佛到工布奔家里去做客,基本上那对你来说是类似于童话故事《杰克与豌豆》里豌豆茎一夜之间长到天上去的故事。我不觉得你会认为那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因为你不是生活在古印度,你是生活在有搜索引擎、自动烤面包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年代,所以比起你的爷爷辈祖爷爷辈你更加不容易相信这些。假如你认为这些只是几百年前吐蕃人创作出来的童话故事,那么相应的,你也不会觉得《普贤上师言教》里对地狱的描述是真实的,连带的其他的各种描述你也不会觉得真实。但是由于你习惯于自欺作伪,又置身于特殊环境,身边全都是貌似虔诚的人群,所以你不得不假装自己也相信。但其实你是不信的。这样假装了一段时间之后,你慢慢也就以为自己是真的相信了。但其实你还是不相信,你不相信佛像会说话,不相信铜做的佛像可以走到俗人家去做客,你同样不相信米勒日巴和当巴桑结站在草尖上,不相信证悟空性的人可以在石头上留下脚印。因为你是被西方文化深度捆绑的人。所以虽然修行多年但你的底层价值观一直都还是之前的价值观,因为你内心深处认定那是童话故事,所以新的价值观一直无法被建立。这导致你无法生起新的思维模式、新的语言模式以及新的对事情的反应。因为新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以及对事情的反应是要在新的价值观被确立很多年之后才能慢慢生起。这就是为何很多人修行多年却没有形成新的价值观的原因。 改变认知是非常漫长而痛苦的事,改变错误认知所产生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行为模式痛苦程度也丝毫不遑多让。但是实际操作上我们应该

灵山居士:这是我们嗔恨最深奥最根本的原因

你知道你每天生起几次嗔心吗?作为具足贪嗔痴慢疑的人类,其实我们每一天都会生起很多次嗔心,但是大多数嗔心都不会被我们所捕捉。因为它们大多都是一闪而过很细微的嗔心,也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观察分析自己的习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事。 某人触摸了你的电脑屏幕让你不爽,某人没有按你喜欢的方式开关门让你不爽,某人在办公室向大家展示自己在香港新买的香奈儿裙子同样让你不爽;某人今天拉着上师多说了几句话尤其让你不爽,她说话的表情和甜腻的语气让你觉的那是天生的骨子里的淫荡。你回到家,隔壁时不时响起的电钻声让你心里冒火,连不认识的人在小红书上晒自己在加拿大养的花都会让你不爽。这些嗔心会让你不舒服,但是很难被察觉,更不容易被你定义为嗔恨 —— 你以为那种咬牙切齿的恨才叫嗔恨。但事实是:你一直在嗔恨着那些没有按你的想法生活的人,一直在嗔恨着那些没按你想法生活却似乎过的不错的人,一直在嗔恨着那些你不能左右他们生活的人 —— 因为他们不是你儿子,你不能告诉他们上完厕所一定要洗手不洗不行,也不能因为他们没洗手就揍他们。 —— 他们的存在是对你价值观的挑衅,是对你试图掌控世界走向的杯葛。你希望看到他们倒霉,希望看到他们落难,希望看到他们被打脸,希望看到他们狼狈不堪的样子。这让你感觉舒适。如果某人的倒霉能触发你的快感,让你兴奋不已,这说明你一直对他怀有嗔恨。可能是因为他有你没有的东西,你一直在嫉妒他,但是你绝不会承认。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按你的规划来却很成功,你感觉他的一颦一笑都在挑衅你的价值观,所以你想要通过他的倒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你价值观的威胁。 作为人类,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嗔心:你会因为邻座在整个乘车过程一直戴着墨镜嚼口香糖而嗔恨,会因为有人戴着绿色的假发化着魔鬼妆而嗔恨,会因为他人的快乐太快乐冒犯到你而嗔恨。但是最终,我们所有的嗔恨都来自于我们对世界的无力感,来自于现实世界的不受控,来自于我们无法如愿以偿让每个人每个现象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般。而我们会希望世界如我们所想的那般运转则源于我们对自己深深的不确定感,这是我们嗔恨最深奥最根本的原因。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9 月 5 日。 本文于 2024 年9 月5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