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5的博文

灵山居士:当蛋糕店老板说自己不会在蛋糕上写字

前几年我母亲过生日,我让人给她订了一个抹茶蛋糕,并且在备注里要求上面写上生日快乐的祝福语,后来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上面并没有写字,但是因为当时事情太多,所以我也就没继续追问这件事。我以为他们只是忘了写。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人在同一家店订了个同样的蛋糕,和上次一样,我要求他们写上生日快乐的祝福语,收到蛋糕的时候发现还是没有写字。这回我决定让负责定蛋糕的人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方的答复是他们不会在生日蛋糕上写字。蛋糕也不是他们做的,他们是一家连锁店,他们只负责卖不负责生产。所以他们不会写字。如果非要写字的话,他们也可以写,但是会写得很难看。你听到了吗?一家开蛋糕店的店主说自己不会在蛋糕上写字。而且他们丝毫不觉得自己不会在蛋糕上写字这件事有问题。你知道吗?这就是世界堕落失序的征象。 开蛋糕店的不会在蛋糕上写字。这就像是士兵说自己不会开枪猫说自己不会抓老鼠或是妻子每次同房都跟丈夫收费一样。这个世界自从个人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开始盛行,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都开始苏醒,同时每个人心底的魔鬼也被唤醒了,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每个人的“自我”都在急剧膨胀,最近二十年,大家都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吃一点点苦,变得非常急功近利,变得迫不及待想要享受人生,但是却不愿意做任何正常的努力。我见过的很多人,他们所受的全部教育和智力都用在了如何避开那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如何能什么都不做还能发大财享受人生上了。因为太多的人这么想,所以很多人已经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会做了。刚才说到的那个蛋糕店,我猜想是因为学习在蛋糕上写字会使他们劳累,所以他们才不愿意去学。而且他们不会写也不知道电话说一声自己不会写,因为这也会使他们劳累。他们想要干最少的活拿最多的钱。现在很多人都这么想,他们想要付出最少得到最多,但是这完全不符合因果。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你对世界有多大贡献就会有多大的回馈。这才是因果。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跳出来反对,他们会说有很多人劳累一生最后还是穷困潦倒而另一些人只是遇到了好的机会就轻松实现了财富自由。我想说的是,除了少数人是因为过去的福报,大多数轻松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如果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掠夺欺骗之上,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这些财富。如果你能活得足够长久你大概能看到这些,看到他们的财富是如何被上天收走的。 这些年,消费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极度泛滥,让我们每个人都变得愈发自私。新闻上说有些母...

灵山居士:如果你能这么做,就会成为那个最幸运的人

从已知历史来看,无论发生任何重大事件, 无论是战争这种巨大的人造灾难还是自然灾难, 每次都总是会有一些幸运儿不受影响,他们总是能神奇地和危险擦肩而过。他们就像是活在保护罩里的人,周围的事情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他们之中有人能从巨大的空难中逃生, 有人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却毫发无伤,还有人在车祸中奇迹生还, 以前我知道有一些人,他的木头房子在美国的山火中丝毫未受影响 —— 而周围的其他房子都已经化为了灰烬。 有人专门去研究这样的事情, 他们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概率非常小,但却总是会发生。 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决定去探索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他们研究到最后的结论是:这是概率问题, 他们为此发明了概率论。他们把所有这些全都归结为概率问题。 他们不觉得这和对方的人品或是往昔的行为有关系, 这显示出他们对因缘果捕捉能力的匮乏。他们看不到很多隐性因缘, 也看不到万事万物之间的隐形关联,因为缺乏对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关系的认知, 所以即便是那些显性因缘也不被认为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从来就没有概率问题,只有业力福报问题。 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那些幸运的人,他们不是因为刚好撞上大运,而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福德和善良。过去人们总是说:子弹是不长眼的。但其实,它是长眼的。那个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的人,可能是个极度虔诚的信徒;那个山火中幸存的宅子的主人,可能是个暗中帮助过很多人的大善人。而那个在山火中不幸丧命的人,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个猎熊爱好者。他经常会飞到堪察加半岛猎杀棕熊。虽然他对人类很友好,是很多人眼里的好邻居好父亲好丈夫,但却是动物眼里的恶魔。那些在山火中失去房子古画和瓷瓶的人,他们的资产可能来自于对他人的巧妙劫掠。大自然只是拿走了他们不应该拥有的东西。大部分人无法看到他人的起心动念,无法看到他们做了些什么、隐瞒了什么,看不到他们的功德和业力。毕竟这些不会被记录在人们能看得见的地方。所以大部分人无法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他们会把这些归结为概率一点也不奇怪。有些人一直都很幸运,是因为他有全宇宙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 比如启发一切众生,让他们成佛。或是告诉大家痛苦是怎么被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制造出来的。因为他在做的事,所以他必须被保护起来。所以如果你想要幸运,就应该投身到这些最伟大的利生事业当中,如果这真的成为了你的人生事业,我认为你一定会受到最好...

灵山居士:让世界保持有序是我们潜在的强迫症

我有个习惯,我会经常检查一下自己手机的 app 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大概每隔几天就会看一次。看看它们是否处于最新的状态,是否需要更新。如果有段时间没有更新我就会略微有些不安,如果检查到不是最新版本我就会马上进行更新。这个习惯保持了好几年,直到某一天我惊觉自己已被它控制。仔细观察,我发现这和我一贯以来的习气是一脉相承,我希望能永远保持最佳状态、永远不落人后,希望世界能永远有序,可以示人。这里面潜藏着“自我”的不安,潜藏着某种“自我”证明的焦虑,潜藏着对完美的索求和与他人下意识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则是我很多骄慢的源头。这种习惯并非在手机 app 出现之后才产生,早在 app 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因为它的巨大活力和适应性,它会寄生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在很多事情上我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在很多事情上我都会要求极致完美,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也是如此。我会审视自己,也会审视他人。这造成了我们之间的一些紧张关系。这有点像是某种强迫症,你想要让一切都井然有序:水龙头里必须有水,冰箱里必须有冰块,唐卡不能是歪的,地面必须一尘不染,一打开门就能看到你的快递安静地躺在门口。世界必须如斯方好。我们想要这样的世界,想要这种版本的有序。这里面潜藏着我们的不安和对世界的干涉,潜藏着我们对因缘果运行方式和运行速度的不满。我们觉得世界应该是确定的,应该是可控的,应该是可预测可扭转的。我们不喜欢惊喜,不喜欢早上起来发现公司没了,不喜欢马桶里有没冲干净的屎,所以我们努力驯服世界,把它往我们希望的方向拽。毫无疑问,这和修行所要达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东西。世界自有其规则,有其节奏,你必须予以尊重。所以你必须接受早起水龙头里没有水,必须接受有口臭的客户对着你喋喋不休而你又不能离开,接受你儿子说二加一等于五,接受有人没有逻辑有人没有廉耻,接受无论你如何努力对方可能最终还是没有丝毫改变,接受有人出现有人离开,接受没有人真的在乎你,接受有人想要帮你,有人想要害你,每件事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本该如此,每一片叶子都落在了它应该落的地方。没有一片叶子会落在它不该落的地方。 灵山居士写于 2025 年 6 月 24 日,首发于 2025 年 7 月 2 日。 本文于 2025 年7 月2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

灵山居士:利益众生所遇之种种魔障 之 菩提心魔

在我年青的时候,曾经一度以为直言不讳是一种优点,且一直在为自己是一个直言不讳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而深感荣耀。因为我生长的地方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曾经非常不喜欢那些说话喜欢藏着掖着的人,他们挤牙膏似的说话方式对我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我一直都喜欢直爽的人。后来经过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慢慢发现直言不讳对我个人而言可能是个优点, —— 假如我只是个普通人不需要和很多人接触的话。 —— 但是作为一个弘法者,它就很很可能会被魔王利用而变成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喜欢一个太过直率的人,直言不讳在很多时候对他们而言都会是一种冒犯,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好听真话的准备——即便是那些自认为已经有了某种程度证悟的修行者。——忽然把他们真实的样子展示给他们看只会惊走他们。大多数来修行的人其实并不想听真话,他们想听你夸他,想听你说他是上等根器。他们需要的是抚慰、是“自我”满足、是能拿出来炫耀的知识、灌顶和成就感。他们唯独不需要的是找一个人告诉他们他们是傻瓜,告诉他们他们之前的理解全都是错的。告诉他们他们修了这么多年从来没修对过,因为他们的“修行”对他们的习气没造成任何伤害。你以为他们跑来修行就真的是要修行的吗?对大多数人而言,修行只是他们满足“自我”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我的直言不讳割伤了很多人,让很多人很不爽,让很多人倍感受伤,也让他们无法在我身边待下去,最后他们只能选择跑掉。这当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所以,如果现在要我在把他们割伤吓跑和适当地妥协、适当地满足他们的“自我” 、不那么坚贞决绝之间做选择,我大概会选择后者。毕竟,现在的我也已经四十多岁了,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气盛,也不会对别人抱着不切实际的希望,不会把他们想象成是可以勇敢接受自己真实样貌的人。修行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十年、可能是几辈子,也可能是几十万大劫甚至更久。所以,你不能太过心急。不能指望他们明天一觉醒来就能变成另一个人。你要允许他们慢慢改变甚至是不改变。让他们留在这里至少他们还有机会。 我仔细观察自己当时的心态,看上去我这么做好像是在为他们好,是想让他们快速解脱,所以我会对他们说那些我认为他们应该听的话。虽然我的动机确实是希望他们好,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丝想要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心态。这种心态和菩提心搅在一起,很难被分辨,我看到这种略显焦躁的心态里隐藏着急于求成的心,隐藏着某种迫切想要“自我”证明的心,...

灵山居士:万物皆有其名,还是人类的造作

有一回,我看 B B C 的纪录片,纪录片拍的是非洲大草原上一群狮子的生活, 拍纪录片的人煞有介事地给每一头狮子都起了个人类的名字, 他们叫公狮奥斯卡,叫母狮露西或是塞耶娜。重要的是, 这些狮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叫这些名字。 但是拍纪录片的人大概真的以为它们就是奥斯卡和露西。 他们用自己起的名字亲热地称呼这些动物:奥斯卡开始进食了,奥斯卡正在悄悄接近猎物,露西伸了个懒腰,塞耶娜带着她的孩子再次离开了狮群。但是我很怀疑它们真的知道自己是奥斯卡和塞耶娜, 我甚至不认为它们觉得自己是狮子。 给狮子起名,从佛教最高的见地来看和你给罐头起名同样荒谬, 大多数人不会给自己的牙刷热水壶或是床单起名, 但它们会给自己的猫和孩子起名。会叫自己的猫利奥。时间长了, 你就会认为它真的叫利奥。他们会说利奥利奥利奥。如果一个人的给自己的床单起名叫戴维, 马桶叫大嘴皮普,你大概会觉得他不太正常, 但是我们管马桶叫马桶狮子叫狮子也同样不正常。 因为马桶看起来并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好几个东西拼凑起来的。 狮子也一样,它需要吃饭排泄喝水。如果组成它的东西被切断——譬如肉的摄入,几天之后,它就会迅速干瘪下去。 你会觉得叫它马桶正常,是因为它好像生来就叫马桶,在你诞生以前它就叫马桶,所以它并不是某个你认识的人给它起的名字。 所以你觉得它生来就是马桶。但这不是事实。在很久很久以前,肯定有一个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它马桶,然后它才叫马桶。其实不只是马桶, 你所知的一切事物最初都没有名字,它们的名字都是人类后来的创造。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里,他们习惯于给所有看得见的事物起名。就连 124 亿光年之外的遥远星系都难逃被命名的命运,何况是地球上的万物。但是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命名它,不管你叫它什么,叫它奥斯卡还是塞耶娜还是孔雀蝶还是肥皂,它都完全不知道,也对它完全没有影响,它还是原来的那个事物。它的存在也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它既不是肥皂,也不是白色的,更没有大小,更加不是洗浴用品。它的存在方式既不是普通人所认定的那般真实存在,也不是很多修行者认为的那般完全不存在。 作为人类,你大概不会觉得给世间万物起名不正常。 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于生活在一个万物皆有其名皆有其用的世界里, 这样的世界安全而又温暖,让我们倍感踏实。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筑巢,希望能够一直苟安下去。 但是问题是:由于我们所有的的认知都是基于幻觉,基于我们对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