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世纪到12世纪间,古印度生活着一些大成就者,这些人完全不同于世俗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听闻到他们的各种不凡事迹。他们之中有乞丐、有国王、有琴师、还有猎人。他们有些人以鱼内脏为食,有人成天喝的烂醉如泥但是却能把太阳定住,还有人在空中飞舞和女瑜伽士交欢。在那个时代,他们经常有些不为人所解的行为,而他们的所有的惊世之举都是基于伟大的证悟。
自从宗萨钦则仁波切说出“智慧比道德重要”,这些年就涌现出很多不拘于道德的“大成就者”,他们看上去是抛弃了道德,因为宗萨人波且说那是“不重要的”。必须承认,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他们的欲望之门,让他们可以心无挂碍地开始彻底放浪形骸,且丝毫不以不道德为耻。我是一个凡夫,所以我无法分辨他们这种看上去如同古印度大成就者般的行为是真正的圣行还是凡夫以圣言为遮掩做出的放飞“自我”之行。但通常我不会把它视为成就者的惊世之举,我会把他归类为后者。所以当我看到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旁若无人洗澡的黑朋友时我也会习惯性地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没有开化不知道这么做有违公序良俗不知道正常的人类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洗澡。我会这么认为。虽然他可能并没有听过智慧比道德更重要之类的话,但他们和前者基本上是一类人。
数月之前,我在社交媒体看到,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大学,老师正在讲课,前面有十几个人在听,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有位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在往身上抹浴液,他身上头上全是白色的泡沫,他正在快乐地洗澡。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纽约的地铁上,操作者是一位头扎冲天辫的非洲老哥。他在座位上若无其事地拿出洗澡的工具,然后开始脱衣服,在脱得只剩裤衩之后,他开始往自己脖子上肚子上打肥皂,周围的乘客看到这一幕,纷纷开始收拾东西避走。所以,像这样的人他们证悟了吗?也许吧。也许他们是佛的化身,也许他们是傻瓜。谁知道呢。你可以说他们的行为看上去和8世纪那些印度大成就者的行为很像。但相似并不代表相同,那些古印度成就者,他们是基于对空性和世俗价值无价值的深刻认知而行。如同吃鱼内脏的卢伊巴,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他是在被空行母喝斥之后,为了突破对食物好坏的分别才去吃的鱼内脏。而那些在课堂上洗澡的人更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在课堂上不能洗澡。或者虽然他知道但是他并不打算遵守这样的规矩。他们生长在一个交配洗澡都无需避开他人的文化里。他们这么做并非是在突破自己的习气,对他们而言,穿着整齐遵循文明社会的规则才是让他们不舒服的突破习气之举。不穿衣服对他们来说毫无障碍,穿衣服对他们才是障碍。他们这样做其实是在延续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在纵容自我。这和佛法修行完全是背道而驰。有些所谓金刚乘修行者他们其实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虽然他们没有在大学课堂洗澡,没有穿着透明装游街,他们也一样是在延续自己习惯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伪装的像是前者。因为他会一点点佛教理论,会讲秋阳创巴,会讲大圆满,会讲智慧比道德更重要。这让他看上去很像是前者。但他们仍是后者。创巴人波且当年在美国是让那些嬉皮士学生必须穿得像个绅士一样,还要像军队一样操练,要求他们学习纪律。让乞丐扮成乞丐一点也不违背他的习气,让乞丐穿的像个迪斯尼公主才违背他的习气。突破传统道德只有对那些谨守道德的人们才是艰难之事。只有那些传统的修行者,他们视道德为雷池不敢跨越一步,只有这样的人到了某个程度才需要突破道德。而让那些无道德之人突破道德就像是个笑话,他们做这些一点也不费力,因为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就像是你让鱼离开陆地学习游泳一样。——他们一直都毫无道德,只是之前他们找不到大师来给自己背书而已。这对他们而言这无异于一种狂欢,所以,他们这么做看上去似乎是在突破道德文化的枷锁,但其实是在躲在突破束缚的借口下延续自己的习气。这就是为何很多不为传统佛教所摄受的边缘人都会栖身于金刚乘的脚下。因为他们可以不用改变任何东西就可以假装在修行。他们无需努力,无需付出,无需扭转任何东西,他们的贪嗔痴在这里可以自由生长,可以被正名。他们甚至还能歧视那些谨守道德的人。他们是修行人最坏的榜样。有时候我甚至会想,像他们这样的人,或许不知道佛法会更好。又或者他们应该找一个比较传统的佛教老师。一个循规蹈矩的严格的老师,那可能更适合他们。但也存在着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压根就从未想过要真正修行,他们只是想找个能圣化自己行为的老师,让自己多巴胺分泌能登顶达到极致。这些不那么聪明的人,他们的“自我”会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东西、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满足自己,他们听到“智慧比道德更重要”,这句话给了他们放飞“自我”的通行证,让他们再也无需为自己曾和300个男人睡觉而羞愧。他们甚至会以此为傲。他们会炫耀自己是个酒鬼是个滥交者,炫耀自己的纹身,炫耀自己的不道德,炫耀自己从不讳言自己是个混蛋,炫耀自己依然打算继续做一个混蛋。而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当他们听到这样的话时他们听到的是:“道德的重要性仅次于智慧,它是第二重要的,而绝非不重要。”他们不会因此跑去和300个人睡觉,更不会在地铁上洗澡。所以,有时候突破文化束缚的行为和未开化的行为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其他人无从分辨你到底是哪一种,他们也没有义务去帮你分辨,只有你自己能分辨,只有你自己能做这件事,也只有你自己能改变这件事。所以你是继续自欺、继续纵容“自我”欺骗自他还是走上真正突破“自我”之路端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灵山居士写于2025年3月。首发于2025年4月1日。
本文于2025年4月1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