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25的博文

灵山居士:如何利用抖音或是任何社交软件修心

有个失联很久的朋友给我写信,他先是问候了我,然后说了点他的近况,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看到现在周围很多人都在抱着手机刷抖音,小孩如此,大人也是如此,连他自己也是如此,他感觉自己似乎无法不去看手机,他担心这会影响到自己的修行。我回复说是的,我们都是如此,都面临这种状况。如你所说,它当然会影响你,你也肯定会被它影响。但无需过度担心,因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影响你修行,从修法时隔壁房间里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摁出来的钢琴声、到你的两只猫在屋里蹿来蹿去,到格蕾塔 · 桑德伯格,你家里人的价值观、电影对白和烤焦的面包片,能影响你的东西太多,又岂止是一个抖音。在过去几千年,大部分时间没有抖音和人工智能,我们一样会被各种东西影响。即便是佛法,如果你使用不当、如果你不会使用,也会影响你的修行。因为对修行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自以为是。而我们最大的自以为是就是按自己的需求解释佛法。但是与此同时,你要被告知的是,如果你是个很厉害又很聪明的修行者,所有的事情也都可以被你转化成修行的养料。所以,是否会影响修行那要看是什么人在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其实我们可以把 比如你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女孩子在跳舞,她非常美丽,非常年轻,舞姿曼妙,她惊人的美丽让你的心产生了涟漪,让你产生了贪爱之心,你想要认识她,想要和她做朋友,而你想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你想要拥有她。如果你想的话,你每天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女孩子,抖音这样的平台会根据你日常的口味每天推送各种你感兴趣的女孩子的视频给你,让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但这些会不会成为你的问题取决于你。如果你能在刷抖音上网的同时能捕捉到自己的贪念、自己的嗔念、自己的欲望,捕捉到自己隐藏的那些龌龊念头,那么刷再多的视频对你而言也不会变成佛法的障碍。相反的,它能成为你认识自己的契机。你看到自己依然会被现象所左右,依然会产生贪念,看到你的习气并未消失,它们只是藏了起来。你能看到自己在上网时被激发出来的巨大贪心,如果给你机会,你不确定自己会不会成为唐璜。如果你能承认这些,那就是最好的修行。它就能成为你修行的最佳助力。但通常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是修行人,修行了很多年,所以我们会羞于承认自己有这样的念头,当我们闪过这样的念头时我们会赶紧划过去假装没看见,我们会把它用沙子掩埋起来。假装自己是没有欲望的人。这样它们就变成了你自我的帮凶,又帮助你又成了一次自欺。 所以,你是哪一种人呢?是可以借此观...

灵山居士:很多人对世界的理解还停留在马克·吐温、洛克菲勒一世活着的年代

在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佛法著作《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的开篇就谈到了我们听闻学习佛法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发心,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到正确的发心上去听闻。华智仁波切的老师说,你要确保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的福祉和利益、是为了让一切众生成佛而听闻佛法,而不是因为如何世俗的目的。这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放在最开头讲的内容。而之所以要放在开篇讲是因为发心动机对我们非常重要。他其实在向我们暗示两个相当重要的信息,一个是要我们勇于戳破自己表面楚楚动人的动机,承认自己其实是抱着世俗的目的去做这一切的;第二个是通过正确的修行,我们这种世俗的动机可以被扭转。很多老师在讲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时候都会强调先要调整自己的发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到正确的发心。无论是听闻还是修行回向都要如此。但是这种表达非常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种表述经常会让听闻者觉得只要自己想一下“我是为了让一切众生解脱成佛”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动机。我并非是在指责这些老师们说话有问题,我是在说人类的“自我”非常狡猾,一句话从别人的嘴巴里说出来经过你的耳朵到你的心里的时候经常就已经完全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而且你要知道的是,你的心是心,它不是空调的遥控器,不是你想调到几档就能调到几档。我们已经自私了那么久,要学会不自私需要很长时间,心是最难改变的东西,所以它不是你每天想一下就能改变。我们的心就像是小狗弯着的尾巴,即便你把它捋直了。你一松手,它就马上又回到原状了。你当然可以想我是为了让遍满虚空的众生的解脱而听闻。但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这只是一种谎言。如果你是个对自己诚实的人,你知道也承认自己没有这样的动机,那么情况还不是太糟糕,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他们以为这样想一下就是有了这样的发心,所以很多人的调整发心最后就演变成一种长期的自我欺骗。他们每次修法的时候想一下我是为了遍满虚空的无边众生的解脱而修。时间久了,他们就真的认为自己具有这样的伟大动机,真的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听闻。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成书于 19 世纪上半叶,它是宁玛派大师华智仁波切记录自己的老师无畏如来芽尊者(吉美 • 嘉威纽固)关于大圆满前行教言的著作。虽然钦则任波且盛赞它是部超越时间的著作,但我们仍需注意听闻这些伟大教法的人所处的时代。在 19 世纪上半叶的西藏,大多数人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超过 100 公里。除了去朝圣,很多人一辈子都待在自己家乡。很多西藏人...

灵山居士:无上甚深微妙法

有一个人,他因为犯了错,老师让他回家呆着等安排。但他每天都要发信息询问一下今天能不能在线参加会供。这让他的老师很无语。因为他正在错失最好的修行机会。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以前他也曾经错过了很多类似的机会。因为他自始至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是修行,他能认知的修行就是念诵功课或是打坐。他不知道的是,若他能遵照老师教言执行什么都不做,就只是老老实实等着,心甘情愿等着,这本身就是最佳的修行。比他参加一百次会供供一百万曼扎还要好。因为这是他对老师最佳的信任展示。当信心到位,加持和成就自然也会随之而来。但是不幸的是他早已习惯了自己安排自己,习惯了参加会供,如果一天不参加,他就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就会觉得自己亏了。所以一下子什么都不做对他而言非常难以忍耐。尤其是看见其他人都在修法自己却没参加对他而言更是难以忍受。潜意识里,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因为他今天什么都没做。但什么都不做就是他现在应该做的修行,不参加修法就是他的修法。因为这会击碎他每日例行的虚假修行,真正划伤他的“自我”和习惯。所以,如果他能真心实意听话,什么都不做,就只是老老实实呆着,那其实对他而言就是最殊胜的修法。但很遗憾他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他不知道修行的作用是要削弱“自我”,他非常在意形式上的修行,所以,他会认为一天没参加会供就是亏了。当他这么认为时,他就是真的亏了。看上去他是在等安排,是在请示,其实他是在督促老师尽快安排自己,以便让他能尽快重回“自我”熟悉的轨道。在金刚乘的师徒关系中,这种询问绝对是相当失礼的行为。所以他虽然看起来是在询问,但其实还是在自己安排自己。而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今天还在轮回的原因。因为你习惯了自己安排自己,习惯了自作主张,习惯了只听自己的,你听自己的而不是佛法老师的,所以你还在这里。自作主张有很多种形式,它并不一定表现的很强势,有些隐藏很深的自作主张看起来甚至充满了谦恭。但是那仍是自作主张。因为谦恭的表相之下隐藏的是不信任和选择性询问。 如果你在寺里干了一天的活,在灌顶的时候你的上师不让你参加,让你回去。你会不会有怨怼之心?你当然会有。你是一个凡夫,任何凡夫在期待落空时都会很不高兴。连密勒日巴这样的人遇到这种事都难免会有点小情绪。但是以师为道的修行很微妙。在以师为道里,有时候修法是不修法,不修法是修法,如果你的老师让你老老实实待着,那么你老老实实待着就是修法。你的修法能不能成为修法除了看它是否能起到...

灵山居士:真正的修行就像是让猫穿着鞋走路一样难受

人类天生就有捍卫自我的习惯,在今天这个个人主义多元文化竞争观念盛行的社会里,大多数人其实已经被完全剥夺了思考自己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在极力证明自己,为了捍卫自我,他们锻炼出为自己辩护的能力、锻炼出推卸责任的能力却唯独没锻炼出思考自己的问题的能力。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他们的问题通常会被尊重包容他人异处的呼声所掩盖,而不再成为问题。而多数人出于自私和怕麻烦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别人的问题和自己无关,不会影响延烧到自己身上。)也选择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这些已经不再能思考自己问题的人,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他们习惯于掩盖问题,习惯于将责任推给他人。他们绝不会根据错误挖掘出自己最深层的价值观。他们会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没有错,证明一切都是别人的错。这是人类自私天性和现代社会 “自我”不受限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他们恰好是修行人的话,他们其实是错失了最好的修行机会。因为犯错是你直视自己真实状态的最佳机会,你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自己最深层次的根本价值观。但是遗憾的是现代人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反省能力,他们不能容忍任何对自己的否定,遇到这种事他们只会竭尽全力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而不是借此机会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大多数人从未被告知过自己的行为、思维和语言是自己根本价值观的分支,(可以说你的根本价值观是树的种子,而你的语言思维则是叶子。)更加不知道聪明的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犯错时的思维方式找到自己隐藏很深的根本价值观。你的根本价值观会衍生出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再延伸发展出无数的分支,它们决定了你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说话,决定了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如果你的根本价值观是:他人皆不可信,每个人都很自私,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奔忙,没有轮回也没有因果。如果你的根本价值观里包含这些,你就不可能真正相信任何人。即便是你很努力地在饰演一个好弟子,你也依然会犯各种错。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你所有的行为都非出自本心而是源于表演,你知道这样做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好学生所以你才这么做。这么做并非出于你的本性,而是出于生存本能,可以说那是一种逆本性的表演。因为你真实的观念和佛法完全背道而驰。但是你并不知道自己的观念和佛法是背道而驰,因为你从未审视过自己真实的状态,所以你的真实价值观一直完好无损地保持在你内心深处。即便你努力假装自己相信佛法相信老师,你的行为也会时不时泄露你真实的状态。因为那种非...

灵山居士:“把它当作一场表演”本身可能就是一种精致的表演

钦则任波且说: “ 如果你必须参与世间的事业,就把它当作一场表演。 ” 这句话一直在社交媒体上被很多人传播。有很多人误以为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会这么想。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在很积极地参与世间的事业,并不存在被要求 “ 必须参与 ” 这样的不太情愿的情况。他们一直都很乐于在世间打滚,期望能够建立一个持续和永恒的快乐。虽然我不明确知道这句话的听闻者是谁,但我知道这句话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具备一定修行想要独自修行却又必须面对众生和众生打交道的人,而不是那些热爱轮回从未想过要离开它的人。对这句话更大的误解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够在参与世间事业的同时 “ 把它当成一场表演。 ” 参与世间事业的同时把它当成一场表演。你觉得这是对普通人的要求吗?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也已经能够做到布施自己的大腿给老虎。所以,除非你达到某种程度的证悟,否则你的 “ 把它当作一场表演 ” 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精致的表演。如果你幸运的话,会有事情来惊醒你,让你发现自己的修行根本无力支撑你 “ 把它当作一场表演 ” ,你会发现自己一直都在修持自我。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福德,你会继续沉醉在这种表演和自欺之中,你甚至会以为自己是在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虽然他们俗气缠身每个念头都是贪婪,虽然他们什么都想要,既想要出世间的安逸又想要世间的繁华,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具有出世的心。他们喜欢拿这样的话来为自己背书。因为 “ 自我 ” 喜欢这样的话,喜欢这种能让 “ 自我 ” 有超然于众人之上之感的话。所以,如果你的修行没有老师护航,最后基本上都会变成这样。即便是伟大老师的话,到了你这里也会被用来修缮 “ 自我 ” ,被用来构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不可犯不可摧的 “ 自我 ” 帝国。 灵山居士写于 2025 年 5 月,首发于2025年8月8日。 本文于 2025 年8 月8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