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在自己的主页转了一个视频,内容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演说,他在讲述一支普通铅笔需要多少人分工合作才能被制造出来。他认为其中制造铅笔的木材可能来自华盛顿州的一棵树,而用于制造笔芯的石墨可能来自南美的矿山,铅笔另一端的橡皮头则可能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橡胶园。还有环绕铅笔的黄铜套圈和覆盖整个铅笔的黄色油漆,它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工人生产制造。我们都知道砍伐树木需要锯子,而制造锯子则需要钢材,钢材则来自铁矿石。而上述所有这些东西被集中到铅笔加工厂需要搬运和包装,需要轮船和汽车,需要汽油,需要装卸工,需要电话,需要卡车司机,开车的司机中途需要吃饭,需要上厕所,需要听音乐,需要加油,可能中途还要找女人放松一下,(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又都牵扯到无数更多更广的因缘。)他最后的结论是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合作才能制造出这样的一支铅笔。弗里德曼的演说内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那些好的佛法修行者而言,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优秀的佛法修行者不会对这样的观点感到陌生。因为(如果你的修行是正确的)佛教的修行可以让你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很多细微的因缘,看到万法的生生灭灭和聚散离合,看到看似无关事物之间的关联。看到冷杉木石墨和橡胶是如何被做成一只铅笔的——严格来说,它其实并不是一只铅笔,它其实是很多东西被堆砌粘合挤压在一起的一个暂时现象。而它的产生则和无数人的努力有关。卓越的佛教修行者能看到每一个零件的前世今生,能看到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无数的故事。能看到弗里德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所看不到的更细微的层面所牵涉的无数的因和缘。这是好的佛教修行者。
但是普通社会大众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从一出生就深陷各种概念化教育之中。这些概念化教育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而平面。全世界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如此钜细靡遗地告诉你一只铅笔的前世今生,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人会告诉你哪怕是生产一只小小的铅笔也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分工合作和努力。也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告诉你你所谓的汽车、润肤霜和钢制衣柜也都是成千上万人合作努力的结果,所有的教科书都只会告诉你那些最肤浅最表层的东西,它会告诉你汽车是人类所发明的一个代步工具,告诉你眼前这辆车是在1956年由德国的某个工厂生产,没有人告诉你它是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一个堆砌体,更加没有人告诉你这些零件是由世界各地不同的厂商生产制造,没有人会告诉你那些覆盖汽车表面的红色的漆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告诉你它的每一个零部件的概念最初产生于何人的大脑、告诉你一辆奔驰汽车里面有2000到5000根电线总长度超过三公里。大多数人都只被灌输了最肤浅的概念化常识,所以通常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最肤浅的概念化认知。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眼前的汽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视它为一个几万个零件堆砌在一起并且每天都在变旧老化的暂时现象。其实不止是绘图铅笔和奔驰汽车,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当成是独立的个体,从超市卖的寿司糕点睫毛膏到Wrangler牛仔上衣到卫生间的烘干机我们也全都视之为独立的个体。很少有人有兴趣去探究一辆汽车的前世今生,去探究它的挡风玻璃或是刹车板来自哪个厂商,更加没人会对自己正在咀嚼的三明治里所夹的那块肉的原属者的生命历程有兴趣。
不要觉得这些不重要。这些相当重要。你认为事物是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亿万人努力的结果,这直接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直接影响我们是否能看到相对实相,影响我们的认知,进而影响我们的选择、影响我们的生命走向。因为我们习惯了用这种方式看世界,习惯了只看事物的标签,习惯了用这种极为肤浅的方式理解世界,所以我们只能感知到极少的几个因缘,而很难看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和作用、看到它们互相倚存的状态。这是造成我们痛苦的根源之一。这也是个人主义为何如此盛行的原因。在最近二三十年,人类正在变的愈发自私,很多人开始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过生活,觉得自己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活着,他们看不到别人在自己生活里扮演的重要角色,看不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唇膏都需要好几个国家的数千人合作才会到你手上。事实上,缺乏别人的帮助我们可能连一天都活不下去。这个世界是个紧密的共同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多数人都看不到高速路上的卡车司机和自己每天早餐吃的蛋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并不觉得他们是自己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痛苦吗?那是因为你正在以及一直都是以与相对实相截然相反的方式看世界。这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各种影响力的结果。我们都被教导或是影响要这样看世界。我们的世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和相对实几乎相完全相反的教育。在这套教育体系里,我们把万事万物都予命名,我们给所有看得见的动物植物情绪观点有机物无机物全都命名,我们认为蝰蛇叫蝰蛇,狮子叫狮子,黄色的英文是yellow。(但是狮子和蝰蛇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叫狮子蝰蛇。)我们认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湖庄园和爱因斯坦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们也同样认为汽车是真实的存在,尽管它很明显是由几千个零件焊接堆砌在一起的东西。我们习惯了鸡蛋产自超市,而忘记它来自一个会动会叫会恐惧会喜悦的真实的生命。在这套教育体系里,我们假装死亡不存在,我们会因为别人的死亡而惊讶不已,就好像死亡是非常不常见的事一样。在这套教育体系里,我们被告知不幸福是不正常的,受苦是不正常的,被告知男人应该永远爱自己、应该永远对自己好,被告知我们应该过的幸福,被告知占有的越多越快乐、拥有的越多越幸福。如果你熟悉佛陀关于这个世界相对实相的教言,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距离这个世界的实际情况有多远。但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就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已经习惯于把各种正常视为不正常,把不正常视为正常,习惯了世界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人就是要幸福,而幸福之道则是获取心灵或是物质上的满足。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不幸都视为意外,视为不该发生的事,而不是把它们当成我们所必经的人生常态。而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一非常肤浅的方式看待世界。这让我们对事实视而不见。有时候即便事实都已经怼到脸上了我们也还是看不见。我们看不见每天都有人老去死去,看不见每对夫妻都在争吵,看不见所有的人都在生活里拼命挣扎想要幸福而不得。即使很明显汽车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我们还是视它为一个整体。最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大多数人从未见过幸福的人,但他们却坚信自己会幸福。
就在此刻,你正在盯着的这个被我们称为手机的玩意,它是由3000到5000个零件所组成,是由芯片超视网膜XDR显示屏锂离子电池NAND闪存和摄像头这些东西组成,这里面每一个零件都由更细微的零件组成,每一个更细微的零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无数的因素,每一个因素又都牵扯到无数的人和事。但是通常我们并不习惯于这么看待它。我们认为它只是一个手机。是一个,而不是5000个。所以你会说:“把我的手机拿过来。”而不是说:“把那5000个零件堆砌在一起的暂时现象拿给我。”你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你的猫和万事万物:当你看着猫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血管和流动的血液,看不到它的神经组织,看不到它胃里没消化的食物残渣,你只看到一个可爱的毛茸茸的毛孩子向你跑来。因为我们要和别人沟通,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简单的称呼来称呼事物,所以给事物分门别类贴标签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会因此而忘掉我们所谓的手机其实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由5000多个大小零件拼装堆砌焊接在一起的暂时现象。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它是由5000多个零件组成。他们从不会思考这些。他们习惯了对事物的肤浅认知,习惯了手机柠檬茶和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你这么认为的时候,就违背了相对实相和究竟实相,你对世界有着错误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之上建立起错误的利己方式。但是由于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实际情况完全颠倒,你的利己方式最终只能招致强烈的反弹。你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利己思维方式,而你的利己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会养成什么样的利己习气,而你的习气会给你带来什么则取决于你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实相还是妄想。对那些未证悟实相的人来说,他们所有的习气养成都是基于无明妄想,都是基于对世界的错误理解。
当你看着一支Staedtler铅笔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认为它是由德国的一家文具公司生产,是一只铅笔,可以用来绘图。这样你就同时违背了相对实相和究竟实相。但是今天我们所要谈论的不是究竟真理,我们要谈论的是相对真理。不要说在究竟真理的认知里,即便是在我们能感知能理解能分析的相对真理中,Staedtler铅笔也不是独立的个体,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眼里一只铅笔的构成。但是像弗里德曼这样的学者最多只能看到一部分粗大明显的因缘,他无法看到更加细微的因缘。但即便如此,他也同样值得尊敬,因为他看到的因缘也已经超越了这个星球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大部分人根本不思考,他们蜷缩在多数人所习惯的观念之中,根本不会想到一支铅笔的诞生能牵扯到成千上万的人的努力,更加不会思考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我们会把Staedtler铅笔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理解其他事物。当我们用看待Staedtler铅笔的方式看待世间万物的时候,我们会犯同样的错误,会认为它们同样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会认为快递箱子和布朗尼蛋糕也是独立的个体,你不会想到快递箱子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冷杉树有什么关联。不会想到西伯利亚的道路施工,不会想到伐木工人冻伤的手,不会想到乡村酒馆的伏特加和壮硕的老板娘,更加不会想到广东佛山生产的水性柔版墨水。这些你都想不到。你最多只能把它们和快递骑手面包师傅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如此表面肤浅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会认为他们之间毫无关联,这些我们看不到关联的万事万物就会共同组成一个你所认知的世界。在这个你投射出来的世界里,你认为事物彼此之间都毫无关系,它们都是独立的存在。但实际情况是,它们互相关联又互相作用,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你错误地认为它们毫无关联。知道这会带给你什么吗?如果一个人习惯并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习惯了万事万物之间毫无关联的观念,他就会慢慢发展出一种极端自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种世界观价值观会孕育出更多的错误的观念和习惯,从而给他招来无量的痛苦和麻烦。我见过有些人坐高铁的时候会大声谈笑,或是吃味道很大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会影响到他人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会影响到他人。而他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他缺乏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也完全想不到影响他人的后果,而这种匮乏的源头就是这种对世间万物关联的肤浅认知。在此我只是在你会犯的无数错误中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事实上,因为你对世界的肤浅认知,你会产生相应的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会产生一整套对世界的错误认知和理解。这套认知涵盖你所知的一切领域,从人类是否是宇宙唯一文明到美联储是否应该加息,从你对万物的概念化认知到我们是否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到生酮饮食是否对健康有利,再到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究竟上来说,我们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所做的假设,所以我们的所有认知判断取舍都是错的。从相对上来说,因为你对相对实相了解的匮乏,你漏掉了很多重要信息——譬如你会认为人只能活一世,——所以这让你在重大决定上几乎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种错误认知确保了你在所有重要的事情上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承事上师或是玩马力欧赛车,你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逻辑和同一个大脑,都是那种认为“自己真实存在万法也真实存在但是轮回不存在”下所养成的习惯性利己思维。这种思维会体现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会决定你所有的决定,影响你所有的判断,大到要不要给投资者分红小到要不要去考公,你所有的参考点都是错的。你所有的参考点都是基于对世界的肤浅认知,都是基于只能看到少数几个因缘的判断,而你所有的利己方式也都是基于此,都是基于万法之间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错误认知。在这一整套错误的认知下,你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思考,你的思维全是建立在这些谬见之上,所以严格来说,你不太可能能想出任何正确的东西或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缺乏对世界的真实认知,你只能看到极少的因缘,所以很多时候你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通常这种错误不会大到要你的命,所以无法引起重视,但是到了某个关键时刻,这种错误可能是致命的。在最浅的层面上,因为不知道万物之间的关联,你会缺乏同理心,会不知道他人的痛苦,会看不到别人的需求,因为看不到细微的因缘,也无法捕捉各种信号,你不知道别人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点。我们对世界有何等样的认知就会产生何等样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你有何等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何等样的选择,而所有这些选择都不可能不对你的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假如你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最肤浅的层面上,你就几乎无法做任何正确的事。这里所谓的正确的事,并非是指社会大众认可期待的事,而是那些符合道的事,通常我们称之为修道。当你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无法真正去做,你只是在装模作样地去做。因为做这些事和你对世界的一贯认知不符,和你业已养成的习惯性利己思维有着严重冲突。这就是很多人修道最终无功而返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他们是在用普通人的思维在修道,是在用那种一只铅笔就只是一只铅笔的思维在修道,而不是用一只铅笔和无量众生都有关联的思维在修道。在这种价值观之下,你就不可能发展出任何道心,因为你看不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联
我并不是说了解了一支铅笔的构成就能了解世界,但了解一支铅笔的构成可以作为你了解世界真实样子的开始。至少你开始了解世界并不是你过去所认为的那般,开始了解你和每一个众生之间的关联,了解一个细微的因缘可能对全局造成的影响。开始了解鸡并不是出生在超市,汽车也不是独立的个体,了解即便是制造一支绘图铅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人的合作和努力。相对上,我们的世界是由因缘所生,所有的事物都是由无数因缘聚合而成。这是佛教一直以来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大多数人目前只能看到世界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无法看到世界的全貌,所以他们对世界只有最肤浅的概念化认知,很难得出正确的判断。当你对世界的真实样子缺乏认知,你所有的努力其实都会变成徒劳,因为你不知道缺失的因缘是什么,这有点像是你觉得牛奶不甜却一个劲的加胡椒粉。因为对相对实相缺乏了解,你的努力基本上都是在对抗规则。也可以说,你是在对抗相对实相和究竟实相。这就像是你要求你的猫必须站着走路。所以,你会尝试在轮回中寻找永恒的快乐,会希望一切都能恒常、会想要控制世界,想要世界能按我们希望的方式来运行, 会觉得苦是不正常的。这就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对抗相对实相,对抗因缘果的运行规则。所以我们不快乐。而我们之所以会对抗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世界有着错误的认知,在于我们误以为自己和万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看不到所有的因缘,更看不到因缘果是如何运行,我们最多只能看到这几个非常显性的因缘,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世界不可理喻,会认为自己付出了却没有收获,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进而你会想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找回你认为你该得的东西。但通常这只会加重我们的痛苦。只有当你真正了解了世界,知道世界是如何运行,只有你的观念和相对真理契合,你才能慢慢做到顺应因缘,顺应法则。通常我们会把这个过程叫做修道。我们所谓的修道在相对层面而言就是让自己的一切都趋近于大道的运行规则,在究竟上而言就是安住在实相之中。作为对世界有着错误理解的人,普通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与道相违的。虽然他们每天都会往嘴里塞很多食物和水,但是他们却坚持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人,虽然他们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亿万人努力的结果,但他们却坚持认为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依赖他人。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和认为自己不需要他人这种理念都源于我们对世界的肤浅认知,它们是我们对世界真实状态曲解所产生的结果。除了这两种糟糕理念之外,这种曲解还会产生其他糟糕的后果,它们会让你变得极端自私,会让你不相信任何人,让你不懂得分享,让你想要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聚拢到自己身边,让你无法感知危险和后果,最终让你走上不归路。因为看不到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联,所以你不会真正理解“利他即是利己”这样的观念。你只能理解那些最愚蠢的利己方式,你也只会那些最愚蠢的利己方式。你用那种最愚蠢的方式利益自己,最后把所有的一切全都搞砸。
灵山居士写于2025年4月18日。首发于2025年4月20日。
本文于2025年4月20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