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和我有过佛教接触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佛教涂,还有一种是对佛教有兴趣但更愿意暂时保持距离以便保持客观的非佛教涂。一般的佛教涂都希望把非佛教涂变成佛教涂。为非佛教涂提供佛教方面的咨询也就成了很多佛教涂乐此不疲的事。在这方面,我也未能免俗。
我发现很多佛教涂和非佛教涂有着一个共同的疑问。对佛教表示出兴趣的非佛教涂多数赞赏佛教的哲学,对佛教的理论多数都予以接受,但是他们经常向我表示,佛教里有些东西似乎过于悲观,例如,在佛教的四法印里,一切(有漏行为)皆苦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多数人认为这个结论过于悲观和武断。
他们认为世界上虽然有饥馑,有寒冷,有欺骗,有背叛,有恐怖袭击,有卢旺达大屠杀,但还是有亲情,爱情,以及工作上的成就感这样值得我们追求的快乐的。
长期的接触让我认识到拥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是那些非佛教涂,很多佛教涂也这么认为,只是他们多数没有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而已。但这不表示他们内心对佛陀的这个结论完全认可。拥有这样的想法,你就无法拥有出离心,因为你认为现实还没有坏到非要出离的地步。你认为还有些东西不是那么苦,所以你还会有所期待。有期待,就意味着有痛苦。
当我们说到有漏的快乐,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站累了的时候,你会想坐下,这个时候,坐下就是一个有漏的快乐(也许我们应该称呼它为貌似快乐的苦)。如果坐下是真正的快乐,那么我们应该坐的越久越快乐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坐了一个多小时,你的屁股就会开始抗议,你会想换一个姿势,或者,你会觉得站一会儿会更舒服。当你站了半个钟头,你又会想坐下。
这说明我们所谓的快乐只是披着快乐外衣的苦而已。以前有位朋友告诉我,工作是最令他感到快乐的事,我很想和他说:让你感到快乐的东西也是对你杀伤力最大的东西,如果你发现自己失去工作能力,那么你会非常痛苦痛苦。
就象是吸毒的人找不到毒品一样。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有漏的快乐就如同毒品。虽然它可能带给你一点快乐。但他更像是一个铺满了鲜花的泥潭。
一切都是无常的,快乐的定义也是如此。在饥饿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能够吃十个汉堡是快乐的,但是很快,这件事(吃汉堡)就会变成苦,你可能只吃了五个就再也不想吃这种食品了。你的快乐变成了不吃汉堡。
当你的快乐有所依托的时候,他就不是究竟的快乐。究竟的快乐就是那种不需要依托对象的快乐,甚至你也不能称之为一种快乐,它超越了快乐和不快乐。例如,你的快乐建立在能够经常吃到吉百利巧克力上面,这种快乐很快就会改变,你可能吃不到你想吃的东西,也可能因为吃的太多而导致它变成了一种痛苦。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当你得到了朝思暮想的东西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得到他也不过如此,没有你想像的激动与快乐。有的只是平淡。
当你结婚的时候,你可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过不了几年,你就会发现你睡在你身边的那个人变成了几乎在任何事情上和你对着干的人。
在这里我们所要阐述的不是那些明显的痛苦,不是那种手被割伤或被人痛骂的痛苦,这种痛苦无需讨论,谁都不会否认被人扁一顿是痛苦的。在这方面我们很容易达成共识。
这里我们所要认知的是,那些看似快乐的痛苦。那些直到现在都被你视为快乐的痛苦,当你被人关注,被人欣赏,被人重视并且怡然接受这一切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身陷其中。你纵容自己追求这些看似快乐的痛苦。结果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因此,认识到它们的本质很重要。
如果你还认为这些事是快乐的,那么你就不会有坚定的出离心。因为你会期待获得那些快乐,尽管那只是非常短暂的快乐。你会觉得虽然生活里有很多不如意,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快乐多于痛苦。存着这样的想法,你就不会想要成佛。
有一位佛教大师说过:如果你的腿很痒,那么抓一下或许会舒服很多,但是如果它一直不痒,那应该更好。有漏的快乐就如同抓痒。
首发于2007年11月19日
本文于2007年11月19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博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