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是我们人类最永恒的问题之一。作为人类,我们都善于自欺,我们也都喜欢自欺,对很多人而言,它就像是空气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从它所起的作用和覆盖范围来说,自欺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洛因,最大的麻醉品。从亚历山大大帝到成吉思汗,从上古的求道者到今天的修行者,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它都不分地域不分时区坚固地盘桓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自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假如你是一个修行者,或是打算步入修行,你必须学会如何避免自欺,否则它可能会带给你你最不想要的噩梦。
当我们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也在悄悄运作,它会在暗中观察你,尝试找出瓦解你修行最好的方法。自欺是“自我”最强大也是最顺手的武器。自欺让我们远离实相,让我们丧失对自己基本的判断力,让我们的修行从一开始就一败涂地。那些善于自欺的人,他们其实从未开始过真正的修行,他们的修行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去年我在讲十善业与十不善业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讲自欺,这么做很有必要,因为这件事极为关键。除非你能够摆脱自欺,否则你基本上无法觉察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我周围以前有那种长期自欺的人,他们对于他人的过失总是一目了然,对于自己的过错却是视而不见充满宽容。即便是遇到了像我这样的“自我”杀手,他们的“自我”也总能成功突围。他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来向自己证明错的其实是别人。即便是在我的强压之下他们不得不认错,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从未真正认为自己有错。所以,他们后面还会找补回来。这就是自欺的力量。自欺让你完全无法正视自己,毁掉你一切修行的可能性。假如你是个擅长自欺的人、那么你听闻再多的教法也是白搭。你学习的所有教法都会被自我吞噬转化。一个擅长自欺的人,必然也是个擅长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同时也必然是个从不真心认错的人。所以,在真正解决自欺之前,你听十善业十不善业或是任何教法都不会有任何作用,因为你的“自我”会启动它强大的自欺能力让你觉得自己没有贪嗔痴,也没有做任何不善良的事,即便面临重压它最多也只会找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贪嗔痴小样作为交代,以掩盖你真正的贪嗔痴。作为“自我”终结者,你还没见到对手就已经被打倒在地。这是我看到的发生在大多数佛教修行者身上的事。
虽然每个佛教修行者嘴上都在讨伐贪嗔痴,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认真想过什么是贪,以及自己的哪些行为属于贪。虽然他们嘴上视贪欲为敌,但其实大部分人并不觉得贪欲会带来不好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贪婪在他们那里并不是以贪婪的面目出现的。贪婪不会告诉你他是贪婪,他不会明目张胆地走进来,向你报到说:“你好,我是贪婪。”贪婪会以勤奋的面目出现,会以精进的面目出现,会以 “我要帮助别人解脱” “我要弘扬教法”的面目出现。我见过的修行人几乎没人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人。他们都觉得贪婪这个词与自己无关。他们觉得自己一点也不贪婪。他们在供养上师的时候出手大方,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佛教做事,所以,他们怎么会是贪婪的人呢?他们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自欺的环境里,缺乏审视自己的能力和习惯,他们也缺乏真正的教导和警示,所以,他们并不能看穿“自我”的各种伎俩,他们更不知道贪会以什么形式什么面目出现,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正是基于贪婪。如果你连敌人在哪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不一败涂地?
通常,大众对于贪婪的定义会止于物质层面。所以,基于这样的定义,大多数修行人并不觉得自己属于贪婪的人。我见过很多把贪婪隐藏的很好的修行人,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对于物质方面并不太在意,他们会经常进行无贪欲表演。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于修行圈里。从表面看他们似乎不太在乎物质——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不在乎,还是装的不在乎,但即便是他真的不在乎也不表示他是个不贪婪的人,很多人不在乎物质是因为他们的“自我”已经很巧妙地把贪婪从物质领域转移到精神领域。相对于物质领域,精神领域的贪更加难以觉察,也更难被阻止。然而,无论是对于物质还是对于精神需求的过度索取都同样属于贪。但通常这种对精神领域的过度索取并不容易被大众觉察,因为它发生在每个人的内心。大众能看到的表象是这个人很精进,很努力地在修行,这种表象很难被大众定义为不好的事,更不会和贪婪扯上关系。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是好事。
按照佛法,我们所谓的贪就是摄取远超你真正需求的物质或是精神产品——譬如你只有两条腿却有一百条牛仔裤足可以装下200条腿。判定物质方面的贪婪对多数人来说似乎并不难,假如你看到一个人拥有2000套房产,70辆劳斯莱斯,几百条念珠,你很容易判定他是个贪婪的人。但是假如有一个人每天泡在图书馆读书或是每天都在修法念咒,通常大众并不容易把这样的人界定为贪婪的人。但很多时候这也是一种贪婪,而且是一种相当隐秘的贪婪,这种贪大量存在于佛教修行者群体中,而且这种贪婪所产生的后果可能远比前者要大。
我有一个学生,他遇到我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了,所以他有这方面的担忧,他担心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是不是还有足够的时间跟着我去做“真正的修行”。我告诉他。假如他把所有剩下的时间都拿来做“真正的修行”。我认为他的时间应该还是够用的。他听了很高兴。但是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了他的很多问题,假如他继续按照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去修行他的时间百分之百不够用。因为有很多人很多事会跑来切割他的时间,他的时间要分给很多人,他要照顾几个佛教中心,要接引很多初学,还要社交。有很多人会去找他,寻求他的帮助,他的时间大都用在这种事情上面去了。所以他剩下的能用在真正的修行上的时间就寥寥无几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谓的真正的修行并非是指努力修法或是类似的事情——他花在修法上的时间并不少。假如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你应该先把我所有的文章全都读一遍,如果你足够聪明,可能能明白一点点。)我想他大概是很享受这种生活,很沉醉这种生活,所以他应该并不急于解脱。如果你要问我的话,我会说这是一种隐藏的很深的贪欲,它以修行的面目出现,在这种“修行”的掩护下,你会去做很多貌似修行的事情,但那些不是真正的修行,因为那些事是你想做的,是你的“自我”想要做的。它以修行的名义来破坏你真正的修行。它会占用你大把的时间,让你错过真正的修行。这种贪和那种想要很多灌顶想要很多上师想要很多教法的贪同属一类。你什么都想占着,什么都想不缺席,什么都不想放手,你想维护好和所有人的关系,到最后恐怕是哪一个也维护不好,什么也得不到。
我见过的很多人,他们都相信同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假如法很殊胜,那么得到那个法的人就能迅速解脱成就。这是近三十年很多佛教修行者的共同想法。我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哪位大师灌输给他们的。但我非常不以为然,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不殊胜的人因为得到殊圣的法而成佛解脱。我只见过殊胜的人成就,我从未见过不殊胜的人因为得到殊圣的法而成就。假如一个殊胜的人遇到殊胜的法,解脱对他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像是你给两个人每人一块木头和一把刻刀,那个很厉害的人花半个月时间就能把木头变成一具佛像,他能把木头变成一件艺术品,而那个不厉害的人最多只是在木头上胡乱划几下。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虽然木头和刻刀也是必要的,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那块木头和刻刀,而是那个人。这就是我们和法的关系。
很多人从未真正修行过,所以他们并不了解修行的复杂性,更加不懂得如何才能解脱,他们觉得只要得到某个法某个窍诀就能解脱就能成佛就能证悟。假如这是真的的话,那么过去的祖师们就是十足的笨蛋——因为他们居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呆在上师身边。他们得到教法之后自己回去修不就行了?解脱需要你有贤善的人品,需要你有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你能分得清楚好坏对错,需要你真正信任你的老师,需要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退缩,需要你能听懂老师的话,需要你能照着老师的话去做,需要你在被骂被冷落的时候也毫不动摇,需要你诚实,需要你一板一眼,需要你有足够时间和一些钱。解脱还需要你真正有老师,需要你的老师认识你,需要你的老师认为你堪为法器,需要他真正的在教你(而不是只是看看他的书和视频参加一下法会),需要他有时间教你,需要你们双方都有时间,需要他真正达到某个程度的证悟,需要你们双方有时间经常在一起,需要你们相处的时间多到他开始让你去做一些你认为和修行无关的事。需要他了解你,需要他知道你的软肋知道你最讨厌的食物是什么知道你晚上几点上床睡觉。上述这些条件在今天这个时代你要具备一个都很不容易,更别说全部都具备。所以,那些认为自己得到个大圆满窍诀修修就能成佛的人,应该去看看过去的祖师们的传记。看看历史上禅宗的祖师们是如何依师修行,再看看密宗的祖师们是如何依师修行,看看传统下的师徒关系是什么样的。是你们现在那种吗?虽然现在已经是公元2023年了,虽然ChatGPT都已经诞生,虽然埃隆·马斯克已经把推特改成X,但是你要想解脱,基本上还是要照着传统的方式来。否则你最多只是个佛法的浅尝者。
这些年我看到很多人在追求各种灌顶、追求著名的上师、追求更多的教法。我看到很多人堕入魔鬼的圈套,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自己堕入魔鬼的圈套,不知道自己的贪婪已经被转移到精神领域了,他们每个人活在自己在努力修行的迷梦里。假如你是一个殊胜的人,一个灌顶一个本尊一本经修下去就可以解脱。假如你是一个殊胜的人,一个真正的老师也已经足够了。我见过很多人夸耀自己拥有的老师和传承,夸耀自己学习的教法,他们搜集这么多老师这么多教法的目的就是出于贪婪。你不是蒋扬钦哲旺波,你也并不肩负着弘扬教法的责任,所以,你实在没理由去接受几百个灌顶——一个普通人要几百个灌顶七八个上师那铁定是出于贪婪。你希望可以和著名上师有某种关联,基本上,这和你有五十块劳力士手表并无差别,同样都是出于炫耀和自我。
我见过很多不断索取教法的人,他们学习了一本又一本经论,还经常要考试。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很精进。这样的人我以前接触过很多,虽然他们学习了很多教法,但是他们完全不会用,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能回答对,因为他们知道标准答案。他们也能把教法说的头头是道,这会让那些不了解佛法的人误以为他们修的很好。但是我知道他们的真实状态,我知道他们学习的教法和他们的生活完全无关,在他们那里,教法是教法,生活是生活。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真正的出离心,也看不到菩提心,看不到法真正入心的表征,只看到了他们强大的自欺能力和“自我”满足。但是他们全都认为自己有出离心,甚至觉得自己有菩提心。虽然他们学习了很多教法,看上去很唬人,但是稍微问他们几个问题就知道他们连最初级的教法都没真正搞明白,更没有真正入心。他们的学习就像是每道菜都尝两口,然后咀嚼几下就吐掉。以前我说过,除非你有能力把教法吞下去,有能力把它消化掉,否则教法就跟你无关。你没有把它变成你的观念,没有把它变成你的生活,没有把它变成你的呼吸。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还是按照以前的那套观念来处理。它们(教法)在你那里更像是一种知识(就像是你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知识。),而不是你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样的教法对你是完全无用的。
我看到很多热衷于学习各种教法热衷于各种佛教事务的人,他们似乎陷入了一种狂热。在我看来,他们得了教法饥渴症,得了普度众生综合症,得了朝圣综合症,这让他们很难停下来。这已然成了他们一种新的习惯,他们需要不断摄入新的教法,新的老师,他们需要不断被别人需要,需要不断以这种方式来肯定自我的存在。说实话,我看不出他们这种新建立起来的习惯和女人的购物欲之间有什么差别。它们同样是贪欲,你只是把贪婪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从香奈儿转移到龙树论典,转移到与上师的合照,转移到“我拥有最殊圣的法和上师”,转移到“我又利益了一个众生”。这种贪欲因为带着佛法的面具而变得理直气壮,也更加难以辨认。因为大部分人并不能辨别一个修行者新添置一尊佛像究竟是出于贪欲还是真正出于利众之需,所以这种贪欲在佛教里几乎畅通无阻。我看到魔鬼在他们的身后露出了微笑。
讲了这么久复杂的贪欲,现在我们讲一些比较粗浅的贪,以前我见过一种人,他们明明是自己想要很多钱,却躲在修行的幌子下。过去有些人告诉我他很想修行,但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钱去修行,所以,他们想要先挣到足够的钱,再去修行。在十几二十年前,我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我真的认为他们是缺钱,但是后来和他们接触的时间久了,我发现他们其实一点也不穷,他们完全是生活无忧,他们只是想要更多的钱罢了。他们想要通过修行挣更多的钱,然后把这些额外的钱用来供养,他们不想动自己的钱,他们想要把新挣的钱用于修行和供养。这真是很奇葩的想法。这也展示了他们的贪婪和愚蠢。
对于修行者来说,贪婪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之一,它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贪婪会造成包括战争在内的无数的问题,我见过很多人因贪婪而堕落,见过很多人的修行因贪婪而失败。作为修行者,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贪嗔痴慢疑,但是很少有人能觉察到自己的贪,大多数人只会被贪婪牵着鼻子走,在贪婪之下做出很多愚蠢之事,因为他们同时也是自欺圣手,所以他们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什么,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修行是在利益众生。
贪婪不会告诉你他是贪婪,他会把自己包装好打扮好,以修行解脱高尚的面目出现在你面前,假如你没有火眼金睛的话,很难不堕入它的陷阱。所以,当你去寻求更多的灌顶和本尊,去寻求更多的老师和教法,很多时候你只是在延续你的贪婪。然后你的时间就被巧妙地浪费掉了,你也无法真正从教法中受益,看上去你是在学习教法,其实你什么也没学到,你正在做的事情看起来很像修行,长得也很像修行,但是它不是修行,它只是贪婪的另一副面孔。
灵山居士写于2023年8月19日
本文于2023年8月21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