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我看B B C的纪录片,纪录片拍的是非洲大草原上一群狮子的生活,拍纪录片的人煞有介事地给每一头狮子都起了个人类的名字,他们叫公狮奥斯卡,叫母狮露西或是塞耶娜。重要的是,这些狮子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叫这些名字。但是拍纪录片的人大概真的以为它们就是奥斯卡和露西。他们用自己起的名字亲热地称呼这些动物:奥斯卡开始进食了,奥斯卡正在悄悄接近猎物,露西伸了个懒腰,塞耶娜带着她的孩子再次离开了狮群。但是我很怀疑它们真的知道自己是奥斯卡和塞耶娜,我甚至不认为它们觉得自己是狮子。给狮子起名,从佛教最高的见地来看和你给罐头起名同样荒谬,大多数人不会给自己的牙刷热水壶或是床单起名,但它们会给自己的猫和孩子起名。会叫自己的猫利奥。时间长了,你就会认为它真的叫利奥。他们会说利奥利奥利奥。如果一个人的给自己的床单起名叫戴维,马桶叫大嘴皮普,你大概会觉得他不太正常,但是我们管马桶叫马桶狮子叫狮子也同样不正常。因为马桶看起来并不是一个东西而是好几个东西拼凑起来的。狮子也一样,它需要吃饭排泄喝水。如果组成它的东西被切断——譬如肉的摄入,几天之后,它就会迅速干瘪下去。
你会觉得叫它马桶正常,是因为它好像生来就叫马桶,在你诞生以前它就叫马桶,所以它并不是某个你认识的人给它起的名字。所以你觉得它生来就是马桶。但这不是事实。在很久很久以前,肯定有一个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它马桶,然后它才叫马桶。其实不只是马桶,你所知的一切事物最初都没有名字,它们的名字都是人类后来的创造。在人类数千年历史里,他们习惯于给所有看得见的事物起名。就连124亿光年之外的遥远星系都难逃被命名的命运,何况是地球上的万物。但是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命名它,不管你叫它什么,叫它奥斯卡还是塞耶娜还是孔雀蝶还是肥皂,它都完全不知道,也对它完全没有影响,它还是原来的那个事物。它的存在也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它既不是肥皂,也不是白色的,更没有大小,更加不是洗浴用品。它的存在方式既不是普通人所认定的那般真实存在,也不是很多修行者认为的那般完全不存在。
作为人类,你大概不会觉得给世间万物起名不正常。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于生活在一个万物皆有其名皆有其用的世界里,这样的世界安全而又温暖,让我们倍感踏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筑巢,希望能够一直苟安下去。但是问题是:由于我们所有的的认知都是基于幻觉,基于我们对世界的妄觉,这些基于幻觉的认知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世界。但是由于它完全是你的错误感知所造就的,所以必然招来痛苦。就像奥斯卡从来不叫奥斯卡,但是你用奥斯卡称呼它时间久了,你就会认为它就是奥斯卡。你对肥皂刮胡刀普巴杵的认知也是同样的过程。基本上,佛教的修行就是要结束你所有基于幻觉的认知和随之产生的价值观、以及它们所衍生出的对世界的各种错误反应。我们对色声香味触法做出的各种错误反应,都是基于我们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自己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认为蓝色和巴黎铁塔都是真实的存在,认为呼吸和爱人的体味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天蓝色,也从来没有过烤瓷牙或是乐事薯片,没有情绪价值没有弗洛伊德理论,更没有所谓的盖茨基金会,这些都是人类概念的游戏。你把这些概念当真,把自己和万事万物都当真。然后很认真的在这个巨大的幻觉里寻找出路和快乐。但是真相是你永远无法在幻觉里找到出路,因为唯一的出路是抛弃幻觉。在幻觉里我们认为自己存在,认为万法存在,然后形成各种或远或近的关系,对万法产生或喜或厌的感觉,我们想要远离那些讨厌的人和事想要拥有更多喜欢的东西,当我们遭遇那些不喜欢的人和物,为了自保自证而产生各种情绪,这些情绪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错误反应,它们已经在我们身上运行了无数个大劫,它们被归纳为贪嗔痴慢疑。我们的贪嗔痴自我保护系统几乎24小时都在运作,它不间断地抓取解读色声香味触法,然后根据我们对它的定义作出或友善或激烈或平和的反应。虽然它号称自己在保护自我,但是实际情况是它一直都在引导我们给自己制造更多和更大的痛苦。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是在幻觉里寻找出路,是在两种无明的统治范围内寻找出路,所以,即使你找到了也只是另一个更精致的幻觉。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出了问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我们认为存在的东西从未如我们认为的那般存在过。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到那些纪录片拍摄者把狮子叫奥斯卡,然后就忘记了它其实不叫奥斯卡,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叫它奥斯卡,然后就忘记了它其实根本不叫奥斯卡,奥斯卡只是我们的捏造,你把它视为一个不变的东西、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一个对人类有威胁的东西、一个动物、一头野兽、一个王者,你把它视为和你的同事、你的摄影装备、你的午餐三明治同样真实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因为除了奥斯卡是你的捏造,狮子也是你的捏造,你的早餐同样是捏造,你屁股下的垫子也是,你正在听的音乐也是,清晨的薄雾也是。而修行最终是要击穿我们所有人为的捏造。因为生活在捏造的世界里,你会永远和实相隔着几层。而这将导致你所有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灵山居士写于2025年6月10日,首发于2025年6月17日。
本文于2025年6月17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