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有个女孩失恋了,一边哭一边说人生实在是太苦了下辈子再也不来了。我见过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他们有的人是因为背叛,有的人则是因为生活无望,这些人都会和她一样说人生太苦、下辈子再也不来了之类的话。但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下辈子还来不来并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很多人其实上辈子也是这么说的。但是业力并没有理会他,还是把他送来了。在业力洪流的裹挟下,你就像是一片叶子一样毫无自由,只能随着业力漂泊。(就像是言情小说教母的遗书说自己已经“翩然”离去,但就我所了解的死亡而言,死亡绝非她所形容的那么诗意,能够翩然离去的人只有证到某种境界的大修行者。)事实上,会这么说的人通常并不相信有所谓的下辈子,他们这么说更像是一种发泄而不是在认真考虑这件事。假如你认真考虑过这件事,真的“不想再来了”,你就应该去寻找苦的原因、寻找让你不断进入轮回游戏的原因。过去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离家出走,他坐在菩提树下,思维生命的意义,寻找解决的方法。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某个凌晨,他终于完全了悟了,他发现了一切众生痛苦的根源,发现了认为自己和万法真实存在并持续性的对自己和万法生起与实相相违的觉知是我们痛苦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不断进入轮回的原因。
和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也能感知到各种痛苦;和他不同的是,大多数人感知到痛苦之后就止步于此——止步于抱怨和发泄、或是麻醉自己。他们不会认真去寻求解决方法。而他们之所以不去寻求解决方法,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并不相信这一切能真正得到解决,他们不相信有所谓的证悟成佛,不相信有完全没有烦恼的人。他们觉得人生就是如此,他们只是属于比较倒霉的那一类而已。所以这样的人并不真正希求彻底解决问题,他们缺乏对证悟的渴望,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证悟这回事。相对于证悟,比别人过得好可能是他们更希望达成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百兆亿大劫里,有无数的生命出生死亡、再出生再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生命都在寻找安乐,也都在经历痛苦。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让自己快乐,在这一点上,一只生活在非洲草原的秃鹳和生活在美国上乘社会的坎耶·维斯特之流并无区别,他们都想要快乐不想要痛苦,他们所有的行为也都是基于这个目的。但是虽然我们拼尽全力想要躲开痛苦并且努力在制造快乐,事情却经常事与愿违。因为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很多人不幸误信了魔鬼,走上了与魔鬼结盟的道路。他们会相信魔鬼,是因为魔鬼教给他们的方法简单又有效,魔鬼告诉他们:只要有了钱和权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为了得到这些你必须抛弃所有的道德底线,你要说谎,要善于演戏,要装得无比真诚,要为自己而活,不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要自私,越是没心没肺越是不考虑别人的人越是会活得开心通透。这就是魔鬼的教导。在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切身体验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是多么的爽,他们开始迷上这种感觉,开始沉醉在这种感觉中,越走越远。因为魔鬼的方法高速而有效,它不像佛教修行者那样需要费劲吧啦地去闻思分析痛苦的因,不需要禅定也不需要持戒,不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只要不守规矩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迁就任何人,你就可以自私到让人生畏,就可以立竿见影地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极大的快乐。正因为如此,这些新生代邪见很快就俘获了大多数人的心。相信这些理论的人,因为有了魔鬼的加持,他们会在短期内活得非常精彩,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但是魔鬼的教授可不是免费的,事实上,他的收费是所有收费里最贵的,你需要用你的未来去支付现在所享受的一切。所以那些和魔鬼结盟的人,当他们把未来全部透支完被魔鬼抛弃的时候,就会形容枯槁,再浓的妆也盖不住他们脸上的黑气和破碎的容颜。
魔鬼告诉你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和别人妥协和别人针锋相对会很爽,当老板要求你加班的时候你给他一个白眼然后留给他一个让他目瞪口呆的背影确实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但魔鬼不会告诉你你会因此失去什么;他会告诉你不诚实的人会比诚实的人斩获更多,会让你看见那些靠谎言掠夺起家的人过着奢靡的生活,但是他不会告诉你靠不诚实所骗来的东西最终会成百上千倍的还回去——为此他还专门给你配置了侥幸心理。他会告诉你不要相信他人,只能相信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和你接触是想要在你这里榨取点什么。魔鬼发明了PUA、发明了情绪价值、发明了原生家庭,他用这些摧毁你的伦常,摧毁你的道德,摧毁你的家庭,摧毁你和所有人的关系,摧毁你一切向上的可能性,让你觉得只有你是人间清醒,让你变得越来越自私封闭。
作为人类,我们都想要快乐,都不想要痛苦,但是要想断除痛苦,必须了解痛苦,经由了解痛苦的成因你才能知道怎么才能断除痛苦。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快乐,但是只有很少的人走在正确的路上,大多数人都被魔鬼蛊惑,正在舔食那些裹着快乐表皮的毒药。相对魔鬼所提供的甜甜圈,真正的离苦得乐之路通常都见效甚慢,且充满了孤寂和他人的不理解。你必须和另一个自己作战,和自己的习气对抗。在这条路上没有闪光灯,没有关注,甚至连验相也没有。而你必须一个人走完这条路。
灵山居士写于2025年1月4日,首发于2025年1月6日。
本文于2025年1月6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