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基百科里,关于贪欲的名词解释是:“贪欲(巴利文与梵语:kāmacchanda),又译欲贪、欲欲,佛教术语,指对于世间欲乐的追求。佛教认为,贪欲会带来烦恼,因此列为五顺下分结之一;贪欲也会障碍一个人,使其无法解脱,因此列为五盖之一,称为贪欲盖(kāmacchandanīvaraṇa)。贪欲的根源是三不善根中的贪。由对于触的不正思维而起,五根接触外界,产生快乐感受,对于这种欲乐产生爱取,受到贪念驱使,不愿放弃,因此造成烦恼与痛苦[2],经由不净观可以对治贪欲[3]。
——以上引自 维基百科”
当我们说起贪欲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贪欲指的是人类在物质层面的索求无度。虽然你已经有了很多钱,但是你还是想要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多的车,更多的女人。这些都是公认的贪欲的表现——对于这一类贪欲,我们每个人都认识,所以无需赘言。但是依照佛教的观点,贪欲并不只是这些——贪欲并不止是表现在物质层面上。
如果一个女人双十一在淘宝无度购物,佛教徒并不难觉察出贪欲在其中起的作用——你很容易理解这一类的贪欲。但是假如一个人想要看很多的书,想要看更多的电影,去世界各地旅行,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想要更多的爱,想要更多的灌顶,想要更多的法,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可能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贪欲。但依照佛教,它很可能是。贪欲源于我们对自身真实状态的无知,我们对自身的真实状态的缺乏了解,这导致我们深感匮乏,我们必须要某些东西来把自己填满——精神的或是物质的。我们去看一本新出的书,我们去吃新开的馆子,我们去接受一个神秘的灌顶。仔细观察我们的动机,你会发现你之所以去追索这些东西,是因为你觉得有些东西可能会带来与之前不同的新的感受。在佛教里,一个佛教徒拥有几十个灌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认识的很多佛教徒大都拥有很多灌顶和传承。如果一个修行者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让他解脱成佛的灌顶,理论上他其实并不需要更多的灌顶,他只需正确修持下去就可以慢慢抵达解脱境地。但通常故事并不会这么发展,通常他并不会满足于此,他还想要更多的灌顶,他觉得某些高阶灌顶可能会带来与之前不同的东西。(之前的灌顶并没有让他满足某些愿望,因此他指望这个新的灌顶能带来不同的东西。)大部分修行者不会把这样的事情归为贪欲。他们甚至可能认为求法是值得赞赏之事。但是,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出自贪欲。一般而言,如果你不是重要的法脉传承者,你并没有必要得到一个传承的全部灌顶。在我们传承,仅仅《钦哲受命》这一项就有一百多个灌顶。你既不可能把这些本尊全部修持一遍也全无必要——如果你的目的是解脱的话,只需修一个本尊就足够了。但是假如你想获取某些心理满足,那么你绝对需要这一百多个灌顶——甚至更多。这些本尊的效用不是让你成佛,而是让你满足。所以,假如你得到一个重要的灌顶,却还想要更多的灌顶——尽管你可能根本不会去修——这当然是贪欲在作祟。你只是想要这个东西而已。前面我们提到,贪欲基于我们对自身实相的不了解。我们不知道自身的富足。我们幻想有某种新东西可以改变我们。所以我们会收集各种物质或精神的东西来满足自我。物质层面的贪欲很容易被辨识。但大部分人不会把精神层面的事情视为贪欲。很少有人认为追求更多的世间知识佛法知识是一种贪欲,但它确实可能是。我们的“自我”非常非常聪明,它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一切,它最擅长的就是用佛法来毁灭佛法。
虽然我们已经被告知,你应该把修行佛法视为治病,把上师视为医生,把自己视为病人,但我们通常并不把自己视为病人。一般来说,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我们是充满无明的病人,但无明之病通常并不像你被狗咬住腿那样明显和迫切。所以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急于摆脱无明。
如果我们得了感冒,我们去药店只会买一种感冒药,你不会把药店有的感冒药全都买下来,你也不会每一种药都尝一下——只有疯子才会那么做。但是在佛法上,我们经常会犯这种错误。我们经常会忘掉法是用来干什么的了。我们会沉溺于学法的乐趣(我们通常称呼它为法喜充满,但是这种法喜充满和你得到你深爱的人的一个吻的喜悦区别在哪里你是否知道?),我们想要学习很多法,这就如同我们买了很多感冒药只是研究药理却不去吃一样。你应该了解:无论是佛法知识,还是世俗的知识,无度的摄取对我们来说都没有好处。对大部分人来说,一两个法就足够了。但我们人类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想要收集更多的东西。我们收集更多的钱,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赞誉,更多的爱。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在佛法上,他们学习了很多佛法,他们学习的佛法知识和得到的灌顶已经远远超出他的解脱所需——就像是一个人面前摆了一百副刀叉,而他只是要吃一块牛排——那是另一种精致的浪费时间——因为它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浪费时间。
我们学习佛法是为了解脱——了解并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如同你吃药是为了治病。而不是为了吃药。但是很多人却爱上了吃药这件事。“自我”就是这样破坏我们的修行。
依照佛法,我们有两种无明,无明让我们觉得自己似乎存在,但莫名的,我们又非常不确定这件事,我们非常没有安全感,我们非常努力想要证明“自我”存在这件事。“自我”证明自己存在的方法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不断地索取更多更好的色声香味触法。让我们暂时感受自己的存在。但我们必须不停地摄取,我们无法停下来。我们无法忍受停下来的空虚。这些都是基于贪欲。基于我们的不安全感。我们总是追求新的东西,唯恐自己落伍,我们想要新的知识,新的音乐,我们展开报纸了解最新的政治新闻,我们去新开的馆子,我们想要品味各种不同的沉香,我们想要爱和被爱,我们想要各种各样的存在感。这些都是贪欲。我们一生的时间都用在追索这些并不能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上面。我们像是在试图用石头填满大海。
很多佛教徒喜欢指责非佛教徒沉溺于贪欲之中,但是佛教徒自己很多时候也是一样:你想要更多的灌顶,你想要上师的特殊对待,你想要比别人更多的咒数——这些同样属于贪欲。贪欲只是换了身衣服,打扮了一下,它其实还是它。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媒体或个人(包括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电子邮件: lingshanjushisiwu@gmail.co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