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千年里,全世界大多数文明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一种压抑“自我”的文化里,无论是东方的古中国还是中东的萨法维王朝或是西方的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大多数古文明都和圣者的启示有关,而无论哪个级别的圣者,都不可能赞同张扬“自我”。这样的情形一直维持到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因为近代个人主义的泛起,个体价值的觉醒,这种抑我文化开始一点点收缩。时至今日,它几乎已经完全消声,在社交媒体上,你只听得到张扬“自我”的声音而几乎完全听不到相反的声音。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这种张扬“自我”的文化对修行有何影响。如果你是一直生活在一个极度张扬“自我”的文化里,那么修学佛法对你而言将会是非常艰涩的。因为如果你去认真思索的话,你会发现,佛法所有的理念和所有的做法都和你的习惯有严重的冲突。你从头到脚都已经习惯了“自我”,你习惯了自己做主,习惯了自己永远是对的,习惯了自己是主角,习惯了不能受一点委屈,突然间遇到了否定“自我”存在的佛法,肯定非常不适应。从佛法角度来说,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的人,你的每个习惯每个想法几乎都是错的,都是和解脱道相悖的。所以如果你是在认真对待这件事,认真修持佛法,你将会非常痛苦。因为你的整套习惯都是为“自我”而生,你的整套思维模式也都是为维护“自我”、证明“自我”、张扬“自我”而生,(你的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和价值观,它们不可能因为你修持佛法而突然消失,它们只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假装消失以保护自己。)而佛法则完全相反,它是为了拆解你的“自我”而生。所以如果你真的去修持佛法,可以想像你会遭遇怎样的痛苦和煎熬。这种痛苦的程度就像是把你正在吃的饭换成了大便而你还不得不吃下去。
过去我遇到过很多这种生活在极度张扬“自我”文化里的人。有段时间我会担心真正的修行会让他们很痛苦。因为他们等于是从酷热的非洲沙漠直接到了北极圈。但是后来发现这完全是我多虑了。大多数这样的人的“自我”都非常“聪明”,它们不会坐等着让佛法来杀掉自己。所以他们不会真的去对付自己的习气,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可能真正认知到“自我”是导致他们痛苦的根源,而且他们都很善于作伪,他们的“自我”会假装接受佛法接受无我,假装在修行,然后再巧妙地把修行一点一点变成“自我”的奴隶。所以他们修的一点也不痛苦。看上去他们是在修行,是在执行老师教言,但他们的“自我”却丝毫未受影响,他们会假装和老师合作只是为了营造和争取“自我”更大的生存空间,让“自我”更加隐秘地寄生在佛法上生存下去,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固有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无法理解“自我”会带给他们什么,他们只体验过“自我”所带来的好处却从未体验过它的坏处(他们没体验过“自我”的坏处不是因为“自我”没有带给他们坏处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把坏处和“自我”挂钩。)。所以他们从未想过与“自我”为敌,他们习惯了张扬“自我”,习惯了“自我”受宠的感觉,他们超爱这种感觉,而无我和抑我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对他们而言十分陌生。譬如佛教里讲要依师佛之教奉行,这听起来简单,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会发现这其实是相当痛苦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自己做主,他们很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的感觉。不喜欢半夜两点被叫起来去机场。对那些早已习惯了张扬“自我”的人,他们大概只能从中收获痛苦和压抑,完全体验不到一丝快乐。所以,他们只会假装配合,而无法真正配合,真正配合需要完全彻底的相信老师,是要真正明白这些让“自我”非常难受的事情是在为自己好,是在瓦解自己生生世世的习气。但是生活在张扬“自我”文化里的人几乎不可能做到这两点:他们既不可能真正相信老师也很难相信他做的事对自己有好处。他们能体验到的是这个人在让自己痛苦。以他们的文化很难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更好。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种张扬文化并不来自圣者,它们是在圣者教化范围之外的地方产生的。这种文化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鼓励人们巧取豪夺,鼓励人们互设陷阱,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的人很难理解那种需要漫长过程的快乐和收获,他们只能理解即时的快乐和收获。他们也很难信任他人,但是他们都很善于伪装,善于假装信任对方,假装相信佛法,他们也都是自欺方面的高手,他们真的相信自己相信佛法相信老师,所以很多这样的人的修行最后都被他们“自我”完全劫持。其实相对而言,这还是最好的结果。通常生活在这种文化里的人都非常具有攻击性,他们很难忍受来自他人的伤害,所以,如果某一天他们装不下去了,事情就精彩了,他们会把他们长期积压的怨气发泄出来,他们的地狱之门就此开启。就我而言,这就是这种极度张扬自我的文化会带给你的。
灵山居士写于2025年7月12日。首发于2025年7月13日
本文于2025年7月13日首发于灵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媒体或个人(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