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欺或是充裕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来佐证。你全身披挂,伪装自己具有各种自己所不具有的东西,用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来装点自己,然后试图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吸食优越感。这是人类社会所普遍采取的方式。大多数人都对这种方式着了迷。它建立在自欺、头等舱、六块腹肌以及大众的观感之上,通常它会让你疲于奔命,你就像是舞台上的杂技演员,必须努力维持才能保持平衡,因为你觉得有无数的人正在看着你。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看起来更好。 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直视自己的本质,直视你自己真实的样子,不躲避,不化妆,也不扭曲。如果你真能这么做,你已经战胜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这么做。因为相对于这种方法,前一种方法更加省力,同时也是他们更熟悉和更容易上手的方式。对社会大众而言,前者充满了各种触手可及的快乐,而后者则充满了痛苦和“自我”否定,你要和“自我”战斗,还要切掉身上多余的肉,且短期内你几乎无法把它和任何快乐挂上钩。相对于“自我”否定,我们更喜欢“自我”欺骗,自欺已然是很多人赖以维生的必需品,在任何事情上他们都会自欺。自欺的人不会犯错,不会有贪欲,连正常的雷声光线他们都能解释成是自己的修行所招来的吉兆。当一个人习惯了“自我”欺骗,他就再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任何问题,所以也就从根本上断除了任何变好的可能性。 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和“自我”作战,他们会选择和别人作战,会用作战所得的各种战利品来伪装自己。这种建立在自欺、顶级剪裁和私人俱乐部上的“更好的自己”是很多人长期经营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它其实并不是“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坏的自己”。为了维持这个“更好的自己”你必须变成“更坏的自己”。为了维护这个假象你会疲于奔命,会耗尽一生,会和自己的家人形同陌路,会把敌人的尸体挂在电线杆上。 佛教认为,我们真实的样子有两种,一个是相对真实的你——那个具足贪嗔痴慢疑的你。这样的你什么都想要,你有各种情绪和贪婪,有各种毛病,有时候你甚至会对不该产生欲望的人产生欲望。这样的你全身上下都是别人避之不及的恶臭和脓包,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改造。你不喜欢这样的你,更不喜欢别人看到这样的你,你极力和这样的你撇清关系,但他还是你,只是大多数时候他被你的各种伪装遮盖住了,让你误以为他已经不在了。你需要剥开层层伪装和遮挡才能看到他,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把他揪出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