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来,看看你的生活 灵山居士 文
我想我们可以稍微停下来一会儿,看一下我们的生活。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维护自我,这里所说的“自我”意指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从工作学习到谈恋爱,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维护自我,甚至修习金刚乘佛法——如果你不能避免修道上的唯物的话——它们都无一幸免变成自我的玩具。
有时候看上去你好像是为了让你别人满意,好像你在为别人考虑,但这种让别人满意也只是为了避免因别人对我们不满而可能对我们的自我造成伤害。不是吗?
你在西餐厅优雅地吃一块牛排,对面是你的约会对象,你用刀叉而不是用手,你小口啜酒而不是牛饮,即使你很渴,也很饿。想一下你为何这样?你是为了避免被他,周围用餐的人(甚至服务员)当做另类。你害怕被认为不优雅,你定位自己是某种女孩,也希望他这么认为你,因此你必须这么吃饭,喝酒,即使你非常不喜欢这样。你还是要这样。你惧怕不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都害怕被抛弃,你的存在需要他人的认可,赞赏,哪怕嘲弄也可以,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关注,只要我们被关注,即使是恶意的关注,甚至辱骂,我们的自我也会心满意足,因为我们被关注了,我们只有存在才会被关注——这间接证明自我的存在,自我通过这些来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因为它并不存在,毫无本质,所以自我天生没有安全感,它非常心虚。它需要不断的获取物质和精神之物来增加安全感。但事实上,不管我们拥有多少物质和精神之物,我们还是缺乏安全感。因为证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存在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因此疲于奔命。
从我们出生伊始,我们就面临各种教导,我们被告知,我们是谁,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如何生存,以及我们应该成为什么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很听话,我们一直遵循现有社会的规则,我们打领带,我们夹公文包,我们上微博,我们挤地铁,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成功人士,我们一直不怀疑,我们周边的人也从不怀疑。好像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但某一天,你可能会有点怀疑,这么做对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朝九晚五。娶妻生子,无可否认,我们所得到的所有教导都来自于书本 学校,我们的父辈师长以及那些认为自己可以帮助我们的人,但他们不可能有超越这个系统的想法。我们被告知,我们必须拥有这些,以及那些。我们必须上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娶妻生子,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如此。但这是否正确?是否真的可以让我们快乐,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只是被要求这么去做。
不管我们是希望拥有一台最新款苹果超薄电脑还是Pollini大衣,我们都不是为了不快乐。但我们拥有的越多,我们的快乐就越少。这相当讽刺。
当卡尔·本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他的本意显然是想造福人类。他显然没有预料到,在100多年后,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死于车祸。当我们习惯于汽车出行,我们就不再习惯于使用双脚。为了维持我们能够继续使用汽车,我们就不得不去做很多我们不想做的事。这样我们就会很累。因为我们想要最新款的手机,想要维持我们体面的生活,我们之所以想要,是很多人告诉我们,这些是必须有的,你怎么可以没有这个?如果我们没有,我们对自我的定位就会受到威胁。那些本应造福我们的发明,现在成为我们痛苦的很大因素。除了政治体系,我们的整套体系都是照搬西方。而西方的整套体系是完全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换言之,建立在自我之上。
而在佛陀的教法里,正好相反。佛教不认为满足自我可以令我们快乐。它被视为痛苦之源。在西方体系中,只要你不把你的贪欲扩大到犯罪的程度,贪嗔痴都是被允许的。没有人只是因为贪嗔痴而被捕。贪欲甚至被鼓吹,这套价值观认为假如你没有贪欲,你甚至无法发展。拥有越多的人被认为越成功。而成功人士则必然充满贪欲。
现在,我要亮出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沿袭自佛陀以及我的根本上师们。我想任何人想要成为成功人士的目的肯定不是想要让自己不快乐。没有人会这么干。如果有人问:你为何要当公司的总裁?你会这样说吗?因为我希望自己不快乐。你不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但事实上,你就是不快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自己快乐。但我们越来越不快乐了。这说明事情出了问题。问题出在整个体系上,记住,我们所推崇的整套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这表示,它是为了满足自我而存在,他教导我们满足自我即快乐。我们需要满足自我,那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们必须以他人的关心,认可,赞叹,甚至辱骂来感受“自我”的存在。而因此发展处一整套满足自我的方法理论社会体系。而我们现有的整套西式价值观经济体系都是这些理论繁衍生息的后代。
我们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们就不觉得满足自我有任何不对。所以我们就肆意满足自我,我们不拒绝自我的任何要求,不管这个要求对别人是多么不合理。我们购买轮回一百次也穿不完的衣服,我们存的钱够我们几十代人花的,我们购买整座小岛,我们有很多房产,有五个手机,两个女人,但我们还不知足,我们还想要更多,我们总认为下一个会让我快乐。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我们这么做的同时,我们占据了太多资源,那些资源本可以让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们过得很好。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认为贪欲会带给我们快乐,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贪欲,如果我们缺乏贪欲,我们事实上不需要太多东西,我们就不会那么快淘汰我们的手机电脑,这样城市周边的垃圾场就不会那么触目惊心。就不会有人因为我们的需求而剥掉海豹的皮。就不会有贫穷。更糟的是,我们占有了这些资源之后并没有比以前过的更好。西藏的佛教大师说:你有一头牛就多一头牛的烦恼。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我们如何发展经济?如果我们都不想占有的话。事实上,我们真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经济。我想我们发展经济并非为了想让自己变得很忙很不快乐。我们占有也只是为了快乐,但我们占有得越多却发现快乐离我们越远。
这种时候,我们总会很郁闷。我们不去想是否一开始就出错了。我们接受的整套价值观都是错的?我们的思维不敢触及这个我们自己设立的第九区,我们会喊停。我们想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告慰自己其他人也过得很不快乐,我们因此原谅了自己的不快乐。不再继续往下想。
我们不敢质疑我们这个星球沿袭了这么多年被无数人认可的价值观。因为结果太可怕了。假如我们的整套价值观都是错的,那一定不会有对的结果。必然的结果之一就是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请相信,我并不试图推翻你的价值体系。但你可以对生活保留一点质疑。两千五百年前,有个年轻人,他也有类似的迷惑,他质疑他已有的生活,他走出宫门,想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成功了,他是释迦牟尼。
(声明:本站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有,请尊重智慧版权,转帖请注明原作者,原文网址,不做任何修改(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标点符号)。无法做到以上要求者,请不要转帖。本站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阅读须知:如同怙主宗萨钦哲仁波切在《不是为了快乐》中所说:本书的对象并非那些全然新进的佛教徒而是针对那些对佛法至少有些概念,而且不论花多少时间都愿意理解佛法语言的人,或是那些强烈希望地渴望修持的人所写的。灵山居士的文字也是如此,它不适合对佛法一无所知者,阅读者应该是已经开始修持一段时间的人,有较高的阅读水准,并且最重要的一点他应该具有相当的福德,缺乏福德,你永远无法看明白这些看似浅显实则无比深邃的文字所蕴含的真意,缺乏福德,你会做出错误的解读,正如同很多人对金刚经做出的错误解读一样。福德与你理解佛法的能力相辅相成,它们总是携手并进。增进你的福德,你才可能真正读懂这些甚深的开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