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徒,你们大概都听说过回遮法。在藏传佛教的系统里,我们有心经回遮法,我们还有大白伞盖佛母和狮面空行母回遮法,我知道你们中间很多人每天都修回遮。大多数人理解的回遮大概就是把某种要伤害我们的力量挡住(类似于导弹防御系统),或是让它反弹回伤害者自身。不能说这样的理解不正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理解甚至是正确的。但相对来说,回遮有更深广的涵义。
一般我们所谓的回遮,似乎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但我们必须格外小心,在我们修回遮的时候,我们必须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自己?我们要保护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修行吗?还是我们非常珍视的现世生活?如果我们是希望我们的生活不被打扰,我们可以安安稳稳挣更多的钱,我们的生活不被搅乱,让一切都变得可以控制,不出任何意外——那么这绝不是佛教修回遮的目的。从肤浅的层次来说,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我们希望自我证明和自我保护。如果你想用回遮来自我保护,那么就像是试图用泥巴来洗澡。请记住,佛教的任何法门都是为了摧毁自我这个幻觉而存在。回遮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们经常干的就是拿着佛法来自我证明,或是自我保护。曾经有个人问我,他每天都供养护法神,为何护法不保护他的生意?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就像是你问医生为何不维护治安一样。护法神从来都不是为了保护你的轮回而存在。他的责任不是让你在轮回中过得更舒坦。时时刻刻提醒你轮回的苦才是他的义务和工作。
在回遮的法门里,我们提到三种敌人,第一种就是我们所谓的有形的敌人,也就是那些给我们制造障碍的人或是非人,非人特指那些有能力伤害我们并对我们抱有敌意的鬼神。第二种则是更深奥的敌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贪嗔痴慢疑,或是任何情绪。第三种则是更深刻的敌人,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属于敌人,也就是我们的二取执。第一种敌人,似乎不难理解,我们习惯于把所有让我们不满意和我们有冲突的人都归类为第一种敌人。但这样做可能会有问题。你可能希望通过修回遮把所有让你不高兴的事都屏蔽掉。但是,从实修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我们也就无法修行——就像是演员没有舞台一样。作为修行者,我们需要经历各种事情,如果我们在经历每一件或好或坏的事情的时候都能维持正见——无论是我们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上市公司老板,还是成为阶下囚,被万人唾弃,——我们都可以保持正见,不失正见。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修的还不坏,修行就发生在这样的时候。当然,修行也发生在你早上上班的路上,也发生在你听到公司里的人悄悄非议你的时候,更发生在一切看上去都很不错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把所有让你不舒服的东西都屏蔽掉,那么你将无法修行。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这些视为回遮的对象。但是相对来说,确实有一些有形的敌人,他们会为我们的修行制造障碍——他们是回遮的对象。但是请不要肤浅的理解障碍。通常,我们会很肤浅的理解障碍。曾经有人向我抱怨他的修行遇到了障碍,细问之下,他们所谓的障碍其实指的是他们这两年收入剧减,濒临破产。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根本不是障碍。我甚至认为这是很殊胜的加持。事实上,我认为他前几年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才是障碍。如果你的修行让你一切都很顺利,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福报,但其实这是一种相当难以觉察的障碍。因此,如果你希望通过回遮让你的轮回变得更美好,你希望躲开那些诽谤,躲开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躲开那些你不愿意经历的事,那么这样的回遮还不如没有。你只是在制造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轮回。相对于第一种敌人,第二种敌人更加难以察觉,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贪嗔痴是否被回遮了,相对于那些有形的敌人,它们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的敌人,它比那些有形的敌人活得更久,带来的伤害更大,也更难以察觉。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不觉得它是敌人。如果通过修行回遮你的贪欲开始减少,或是当它刚升起的时候就被阻断,那么这是更殊胜的回遮。通常,如果有人向我们施法加害,或是辱骂我们,我们会觉得这是伤害我们的力量,但我们不太觉得我们的贪嗔痴才是真正持久伤害我们的力量,我们基本上看不出我们的贪嗔痴所引发的自我证明之举会带给我们多少敌人。我们也不觉得我们现在受到的伤害和我们的贪嗔痴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正是因为贪嗔痴,我们才制造出那么多外在的敌人。我们更喜欢对付外在的敌人。对于这些持续性伤害我们的无形的敌人,我们选择视而不见。事实上,那些外在的敌人也是我们的贪嗔痴招来的。如果我们没有了贪嗔痴慢疑,我们将不会有敌人。
从更深层次来说,我们还应该回遮的是我们的二取执——这被认为是更加难以察觉的敌人。当我们有了二取执,我们会生出很多诸如贪嗔痴之类的情绪。之后我们会付诸行动,我们会造业,我们的轮回大戏会因此不断上演。事实上,我们的第一种敌人因第二种敌人而生,我们的第二种敌人则因第三种敌人而生。它是我们所有敌人的祖先。它生出了贪嗔痴,而贪嗔痴则为我们制造了无数有形的敌人。但今天,我们不太可能有时间对第三种敌人做仔细的剖析。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媒体或个人(包括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电子邮件: lingshanjushisiwu@gmail.co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