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问的应该是佛教徒应该如何理财,所以他才会跑来问我。虽然有些佛教徒会认为佛教徒不应该谈钱,但是考虑到任何事物如果善加利用都可以利益众生,我还是希望在这方面给他点建议。
一个普通的佛教徒,如果你可以在每个月开支之外,在你每个月交了房费水费电话费,交了你的罚单,交了女儿的学费,交了所有该交的费用买了所有该买的东西之后,如果你手里还有余钱的话,我建议你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佛教的事业而不是把它存在银行。从长远来说,这样的好处远远大于你去买基金。
这里所说的佛教事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你可以去放生,可以为僧众提供食物或衣服,可以去支持某人修行,可以支持任何有利于佛教的事情。
也许你的钱并不特别多,但是很多人的钱汇集起来就会很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每一个佛教徒都养成布施的习惯,就可以利益非常多的众生。有时候你会看到有些有钱人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直到死去,也不愿意拿出来一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事实上,他如果善用那些钱会对他的来世有很大助益。但是他不懂的如何用自己的钱。你会为这样的人感到悲哀。
很多修行人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收入,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一包烟的钱,对他们来说,可以维持好几天的生命。如果你的钱延续了他的生命,等于间接支持了他的修行。他修行所获得的功德你也同样会获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他成了佛,也绝对不会对你置之不理。
中国是一个缺乏布施修行者传统的国家,不过我们无需为此担忧,我们完全可以重新树立一个传统。任何习惯都是养成的。好习惯坏习惯都是如此。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布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布施的对象并非仅限于那些佛教的修行者,也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以及那些肉眼无法觉察的生命。如果你发现你身边有更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因为他们不是修行人而放弃对他们的布施,虽然相对来说,帮助佛教修行者功德更大。
有些布施并不需要花钱,例如,一个微笑,一句鼓励,或一句佛法的开导。这也是布施。但是你也应该注意,你不应该只是热衷于那些不花钱的布施,布施的目的之一是让你练习舍弃,让你学会放弃那些你根本无法永远抓住的东西。取巧式的布施显然对坚固你的吝啬更有帮助。
我知道有一位同修,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她应该被划归为资产阶级,也就是说,她并非穷人。有一次,我和她说到供养,我说供养有很多种,有些是实物供养(例如金钱,大米,或是衣服,花,油灯),还有些是观想供养(例如观想出遍满虚空的鲜花供养十方三世的佛菩萨)。
她表现出对后者的浓厚兴趣。她甚至问我,她可不可以观想出一堆人民币来供养自己的佛教老师。我给她的答案是:“当然可以,如果你可以靠观想出来的米饭填报肚子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用观想出来的人民币供养你的老师。”我不想对她的吝啬推波助澜。
我现在所说的布施只是非常初级的布施,我只是在说,你可以把你多余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只是第一步。如果你习惯了第一步,可能下一步就会要求你布施出更多的东西。最后可能会说:把你最珍贵的东西布施出来。因为你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你最执著的东西。你最珍视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金钱股票,有时候,它可能是你的面子,或是你的信仰,你的价值观,你的习惯。总而言之,它就是你最神圣不可侵犯的敏感部位。如果你可以放弃你最珍视的东西,把它布施出去,那么你就会接近佛陀。
其实最伟大的布施就是把你的“自我”布施出去。不过这是最后要做的。如果你养成布施的好习惯,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衣食无缺,布施就是最好的理财方式。而且你不用象买股票那样提心吊胆。
但是你同样要注意,有时候你给予别人的帮助可能会产生并不理想的结果。例如,你帮助了一个贫困学生完成了他的学业,他却成了一个贪官。如果一个人因为你的帮助而成佛,那么你的功德非常大,但是如果他成为一个贪官,我想这种布施可能是有欠考虑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并非不需要观察布施的对象。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媒体或个人(包括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电子邮件: lingshanjushisiwu@gmail.com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