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灵山居士: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两种方式

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欺或是充裕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来佐证。你全身披挂,伪装自己具有各种自己所不具有的东西,用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来装点自己,然后试图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吸食优越感。这是人类社会所普遍采取的方式。大多数人都对这种方式着了迷。它建立在自欺、头等舱、六块腹肌以及大众的观感之上,通常它会让你疲于奔命,你就像是舞台上的杂技演员,必须努力维持才能保持平衡,因为你觉得有无数的人正在看着你。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看起来更好。 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直视自己的本质,直视你自己真实的样子,不躲避,不化妆,也不扭曲。如果你真能这么做,你已经战胜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这么做。因为相对于这种方法,前一种方法更加省力,同时也是他们更熟悉和更容易上手的方式。对社会大众而言,前者充满了各种触手可及的快乐,而后者则充满了痛苦和“自我”否定,你要和“自我”战斗,还要切掉身上多余的肉,且短期内你几乎无法把它和任何快乐挂上钩。相对于“自我”否定,我们更喜欢“自我”欺骗,自欺已然是很多人赖以维生的必需品,在任何事情上他们都会自欺。自欺的人不会犯错,不会有贪欲,连正常的雷声光线他们都能解释成是自己的修行所招来的吉兆。当一个人习惯了“自我”欺骗,他就再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任何问题,所以也就从根本上断除了任何变好的可能性。 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和“自我”作战,他们会选择和别人作战,会用作战所得的各种战利品来伪装自己。这种建立在自欺、顶级剪裁和私人俱乐部上的“更好的自己”是很多人长期经营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它其实并不是“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坏的自己”。为了维持这个“更好的自己”你必须变成“更坏的自己”。为了维护这个假象你会疲于奔命,会耗尽一生,会和自己的家人形同陌路,会把敌人的尸体挂在电线杆上。 佛教认为,我们真实的样子有两种,一个是相对真实的你——那个具足贪嗔痴慢疑的你。这样的你什么都想要,你有各种情绪和贪婪,有各种毛病,有时候你甚至会对不该产生欲望的人产生欲望。这样的你全身上下都是别人避之不及的恶臭和脓包,需要花大力气才能改造。你不喜欢这样的你,更不喜欢别人看到这样的你,你极力和这样的你撇清关系,但他还是你,只是大多数时候他被你的各种伪装遮盖住了,让你误以为他已经不在了。你需要剥开层层伪装和遮挡才能看到他,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把他揪出来,让...
最新博文

灵山居士:“无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端”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追溯每件事情真实起因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认会为某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并因此而变的很生气——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佛教不认为有任何一只花盆会无缘无故的落在你的脑袋上,为什么它不落在别人的脑袋上?可以肯定的是,花盆之所以会落到你的脑袋上并不是因为你长得比较帅的原因。而是由于你过去的某种行为所造就的业导致花盆无可选择地落到你的脑袋上。 很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溯花盆事件的最初起因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因为它可能发生在昨天,也可能发生在远古的某个时期,也许在遥远的古代,你穿着兽皮,拿着石块,对着经过下面的猎物狂轰滥炸,恰好某位猎物被你不幸命中并昏厥。很可能在很多年后,这位不幸昏厥的猎物就转生为花盆事件的肇事者。而你是不太可能看到这一切的。 正是因为我们多数人都无法看到事情的真实起因,所以我们经常认为自己受到了无端的攻击,然后就开始生气。假如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只是自己过去的行为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在花盆掉在脑袋上的时候会心平气和的多。 要证明每件事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并非困难的事,我们身边很多事情都在向我们证明这一点,只是多数时候我们都倾向于忽略或者认为那只是故事。由于因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只能证明那些最浅显的因果道理,比如你要吃饭,就必须买米,买米是因,电饭锅和水是缘,煮熟的米饭是果。你要老板给你发工资,就必须努力工作。没有你的努力工作,老板不会给你钱。你要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对别人好。有非常多的事情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因果的存在,不幸的是我们通常都没把它当回事。 我们与修行好的菩萨的区别在于,当一个菩萨遭遇某些意外事件时,他不会大喊大叫,他只会微微一笑,然后走掉,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过去生行为的果报,通过这件事,自己又了结了一桩业债,这让他与佛陀的距离更加接近。而一个凡夫就不会如此,他会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会对着肇事者大喊大叫,从而给自己和对方制造更多轮回的因缘。 假如你认为自己遭到了无端的攻击,就要思考一下这个世界是否真的会有“无端”这件事,“无端”只是因为你没有看到“端”,并非真的无端。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当上皇帝,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遭遇袭击,更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被香蕉皮滑倒。 假如留心观察的话,至少可以找到某些事件的表面原因,这至少可能证明事情并非无端发生,没有人会因为你长的比较帅就跑来砍你几刀,也没有哪个花盆会无缘无...

灵山居士:有时候修行似乎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糟糕

这是一个在修行者里广泛存在的普遍困惑,很多刚开始修行佛法的人会困惑于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有变的越来越糟糕的倾向。这会让他们对佛陀乃至佛教产生疑虑。他们觉得这不应该是修佛的结果,他们理想中的修佛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让幸运女神对自己展开微笑,而不是把失败女神招来。 的确修佛是改变你命运的最好的办法,佛陀也承诺过,假如你照他说的作,就可以获得解脱,并且历史上有无数的人曾经亲自证实过佛陀的话,这足以证明佛陀并非说慌者。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任何事情都有过程,当我们开始修佛的时候,那就意味着我们希望获得解脱,而获得解脱就必须清除那些业障,我们所经历的所有痛苦都来自于我们过去的不良行为所造就的业,而我们开始修佛就意味着我们必需清除这些业障,在清除业障的过程中,我们会遭遇种种不顺,你的股票会跌,你会被门夹住手,你还可能会被楼上扔下来的垃圾砸到脑袋。 当你要洗一件衣服的时候,第一盆水总是最黑的,以后的水会一盆比一盆干净,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当你的脑袋遭遇垃圾袭击的时候,你应该想:多好啊,我又消了一个很重的业障。 假如你正处在修佛的初期,正在为自己的生活开始变的糟糕而烦恼,那么你应该了解这一点,首先你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业力所导致,即使你不修佛,你也一样会遭遇这些,而且是更严重的果报,那时候砸在你脑袋上的可能就不是一个矿泉水瓶,而是一台冰箱。 因为你开始修行,你的很多严重的业障可能都会以很轻的方式报在你身上,所以你会遭遇种种小的不顺,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的不顺不会要了你的命。 当然也存在着另一种情况,有的人修佛之后行为并没有任何改善,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抱怨生活开始变的糟糕,因为佛菩萨并没有罩着你的义务。假如你真正开始修佛,他们会帮助你,会保护你。但是假如你只是摆出一个修佛的样子欺骗大家,那么你的生活变的糟糕并不奇怪,而且我敢肯定,假如你继续欺骗自己和大家,你的生活还有进一步糟糕的空间。 假如你是前一种人,你就不必太担心,对修行者来说,遭遇痛苦并非全无价值,痛苦是清理业障的扫帚,当你原本不好不坏的生活突然开始变的糟糕,你的灯泡开始经常爆掉,你的车开始打不着火,那么你应该感到庆幸,这可能是你的业障开始集中销毁,这是 1 值得庆祝的事,你不应该为这些事情烦恼。 你经历一件不顺,就意味着你比之前更加清净,当这样的生活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不顺开始变少,似乎倒霉女神开始失去对你的兴趣,...

灵山居士:弗里德曼的演说与相对真理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利己

埃隆·马斯克在自己的 主页转了一个视频,内容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的演说,他在讲述一支普通铅笔需要多少人分工合作才能被制造出来。他认为其中制造铅笔的木材可能来自华盛顿州的一棵树,而用于制造笔芯的石墨可能来自南美的矿山,铅笔另一端的橡皮头则可能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橡胶园。还有环绕铅笔的黄铜套圈和覆盖整个铅笔的黄色油漆,它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工人生产制造。我们都知道砍伐树木需要锯子,而制造锯子则需要钢材,钢材则来自铁矿石。而上述所有这些东西被集中到铅笔加工厂需要搬运和包装,需要轮船和汽车,需要汽油,需要装卸工,需要电话,需要卡车司机,开车的司机中途需要吃饭,需要上厕所,需要听音乐,需要加油,可能中途还要找女人放松一下,(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又都牵扯到无数更多更广的因缘。)他最后的结论是全世界成千上万人的合作才能制造出这样的一支铅笔。弗里德曼的演说内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那些好的佛法修行者而言,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优秀的佛法修行者不会对这样的观点感到陌生。因为(如果你的修行是正确的)佛教的修行可以让你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很多细微的因缘,看到万法的生生灭灭和聚散离合,看到看似无关事物之间的关联。看到冷杉木石墨和橡胶是如何被做成一只铅笔的——严格来说,它其实并不是一只铅笔,它其实是很多东西被堆砌粘合挤压在一起的一个暂时现象。而它的产生则和无数人的努力有关。卓越的佛教修行者能看到每一个零件的前世今生,能看到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无数的故事。能看到弗里德曼这样的经济学家所看不到的更细微的层面所牵涉的无数的因和缘。这是好的佛教修行者。 但是普通社会大众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从一出生就深陷各种概念化教育之中。这些概念化教育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而平面。全世界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如此钜细靡遗地告诉你一只铅笔的前世今生,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人会告诉你哪怕是生产一只小小的铅笔也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分工合作和努力。也没有一本教科书会告诉你你所谓的汽车、润肤霜和钢制衣柜也都是成千上万人合作努力的结果,所有的教科书都只会告诉你那些最肤浅最表层的东西,它会告诉你汽车是人类所发明的一个代步工具,告诉你眼前这辆车是在 1956 年由德国的某个工厂生产,没有人告诉你它是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一个堆砌体,更加没有人告诉你这些零件是由...

灵山居士:本来皆是物

世上妄人多,学佛成巧舌, 未得无生意,却言道人歌, 青丝与白发,可乐加葛根, 森罗万相城,所见皆为真, 若见相为相,离佛八万帧, 执假当作真,且学玩嘴人, 所见皆是物,何言不染尘? 若真修道人,证得无生忍, 无镜亦无尘,无我亦无人, 能所皆入空,自然不执真, 世间玩嘴人,只顾嘴上酣, 万般皆是物,却言无一真。 自欺又欺人,万劫难悟真。 君不见,森罗万象皆是物,哪有一个被汝抻? 首发于 2025 年 4 月 16 日。 本文于 2025 年4 月16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