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24的博文

灵山居士:去势之语(修订)

《增广贤文》言: “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 此醒世之恒言,其言也善,其理至深。然千载之下,唯剩残句矣。世人皆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险中求得之富贵亦必于险中丢,是以常于麻绳细处求富贵,于百虎环伺中饕餮。何以至此?余以为非世人读书不细有所遗漏,乃视而不见也。此人之共性也,世人皆喜慰己恕己之言,而不喜责己挞己之语,不喜真言而喜谄语。是以观古圣之言时只取可为我所用者、我之乐见者;於吾不喜闻者、刺痛吾者,则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与人言时亦去其枝蔓,删头去尾,只留其令己爽处,不言其刮痛己处。是以千载之下,后者无存,世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此险中所得非份之财亦必于险中丢。得时十之一,丢时连身命亦不保矣。此波旬之杰作也,魔王波旬于圣贤之语,稍作调整,则其意大变,辄令劝世之言变催命之语、守份之人成贪婪之鬼。世人若能知此理,则必少非分之想,知非己命中之富贵,取之则大凶,纵使侥幸取得后亦必为他人所取。其人于机关算计所取之富贵,临事时必不舍也,必死命不放,则必成刀下之鬼。若能知此理者,善守本份,不觊他人之财,少设局伤生害命,则必少殒命于此,于自他皆幸事也。然世人皆不知也,悲夫。 余浸淫佛门数十载,所见修道者于圣贤之教言亦常作如是之操作,留其令己爽处而去其令己痛处。其所剩者何物?吾不知也。今满屏皆去势之语无根之言,发者乐见,闻者欢喜,其乐融融。不知令三世佛冤,如来教法蒙难矣。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7 月 6 日。 本文于 2024 年7 月6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灵山居士:修行者的海洛因与悦己经济(修订)

作为人类,我们都非常喜欢自欺,我们喜欢被夸赞,喜欢听那些动听的话,喜欢被当作重要人物来对待。我们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物质商品最丰富的年代。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和饥荒,我们所遭受过的最严重虐待不过是被罚半天不能吃饭遭遇过的最惊险的事情莫过于在楼下草丛差点踩到一条蛇。所以我们其实都属于被严重惯坏了的人。作为被严重惯坏了的人,我们其实都非常脆弱,我们受不了一点苦,虽然我们装的好像很强大,但其实我们非常脆弱一碰就碎,我们都听不得任何批评,一句不中听的话就足以让我们好多天都耿耿于怀,甚至可以毁掉我们多年的关系。人类的特性就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被指责,不喜欢听真话。这是我们恒古未变的习气,这种习气是如此的坚固,以至于那些修行多年的人也未能摆脱它的控制。很多初学者幻想只要成为修行者开始修行一切就都会自动变好,习气和无明就会自动消失,但这只是不懂修行的人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除非你真正懂得什么是修行且真正付诸实施、真正能和老师合作去撼动你无始劫来的习气且持之以恒,否则即便修行多年你大概率也还是不会有任何改变。你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你,还会是以前的那个你。一点儿也不会变。 很多人修行多年,但他们身上的习气观念却完好无损的活了下来,丝毫未受影响,这实在很讽刺。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喜欢被关注、喜欢被夸赞、喜欢被特殊对待;还是和从前一样听不得半句真话,不能被违拗,更加不能被质疑。他们身上的凡夫毛病一点也没有减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多数人从始至终根本就没搞明白什么才是修行。没搞明白修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起到什么作用,要改变什么东西。所以虽然他们自认是在修行,但其实他们的那种早被“自我”渗透的千疮百孔假模假式的“修行”对习气完全没有作用,很多人以为念念仪轨读读经有个上师得到过灌顶和窍诀就是在修行,只要一直做下去就能冲破他们坚如磐石的习气,就能战胜他们无比狡猾的“自我”,就能让魔王吹胡子瞪眼摔东西,这实属痴心妄想。就我所见,大多数修行人的观念其实和修行之前并无二致,区别只在于多了个“自己正在修行”的自我催眠认知和储备了很多被卸了枪的佛法知识。 根据佛法,无明众生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直接间接地满足“自我”。不管他们做什么,也不管他们表现的多么无私,其实最终都是在满足“自我”。这里面“所有行为”当然也包括了修行。除了极少数真正明白什么是修行的人,他们的修行能够真正对“自我”习气造成有效损伤。大多数修...

灵山居士:修行者的海洛因与悦己经济

作为人类,我们都非常喜欢自欺,我们喜欢被夸赞,喜欢听那些动听的话,喜欢被当作重要人物来对待。我们活在人类有史以来物质商品最丰富的年代。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和饥荒,我们所遭受的最严重的虐待可能只是被罚半天不能吃饭。所以我们其实都属于被严重惯坏了的人。作为被严重惯坏了的人,我们其实都非常脆弱,我们受不了一点苦,虽然我们装的很强大,但其实我们非常脆弱一碰就碎,所以我们听不得任何批评,一句不中听的话就足以让我们翻脸,足以毁掉我们多年的关系。人类的特性就是如此,我们都不喜欢被指责,不喜欢听真话。这是我们恒古未变的习气,这种习气是如此的坚固,以至于那些修行多年的人也未能免俗。很多不懂修行的人幻想只要成为修行者开始修行一切就会自动变好,习气和无明就会自动消失,但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除非你真正懂得什么是修行且真正付诸实施、真正和老师合作去撼动你无始劫来的习气,否则即便修行多年你大概率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你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你,还会是以前的那个你。一点儿也没变。 很多人修行多年,但他们身上的习气观念却完好无损的活了下来,丝毫未受影响,这实在很讽刺。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喜欢被关注、喜欢被夸赞、喜欢被特殊对待;还是和从前一样听不得半句真话,不能被违拗,更加不能被质疑。他们身上的凡夫毛病一点也没有减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才是修行。虽然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修行,但是其实他们的那种假模假式的“修行”对习气完全没有影响,他们以为念念仪轨读读经有个上师得到过窍诀就是修行,就能冲破他们坚如磐石的习气,这实属痴心妄想。大多数修行人的观念其实和修行之前并无二致,区别只在于多了个正在修行的自我认知。 根据佛法,无明众生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直接间接地满足“自我”。这里面“所有行为”当然也包括了修行。除了极少数真正明白什么是修行的人,他们的修行能够真正能对“自我”习气造成磨损。大多数修行人所做的一切貌似修行的行为其实都是在直接间接满足“自我”。他们虽然名义上是在修行,但是“自我”的需求并不因此而减少,修行不但没有削弱他们的“自我”,反而让他们的“自我”找到了新的食物、新的满足点、和新的多巴胺分泌器。过去他们会用世俗的车子房子男欢女爱和钞票来满足自己,现在他们当然还是会用这些来满足自己,但是在这些之外,还加上了用修行来满足自己。以前他们会炫手表游艇香车美女,现在他们会炫自己是某个...

灵山居士:什么是自由的极致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 “ 自由的极致就是可以不惧失去喜欢的人和事,也可以离开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和事。 ” 这句话的前半句在某种前提下可能是正确的(以前我确实见过那种号称可以离开任何喜欢的人和事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她们真的很厉害,后来发现她们能离开不是因为她们有极致的自由,而是因为她们根本缺乏人类的感情。她们不相信爱,不相信感情,只相信利益,她们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有过真心,也从没真正喜欢过谁,所以她们无论是结婚还是谈恋爱都是在做生意,离开对她们来说毫无压力。也因此,我相当怀疑萨特这句话只是他的一个巧妙的哲学家式借口。),后半句则完全不对。假如你还需要躲开任何人和事来维持你的快乐和自由,那么你就没有自由。你需要躲开,说明他可以使你不快乐,你都需要躲着他来维护你岌岌可危的快乐,又遑论自由的极致?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你不喜欢的人和事,每天都有很多人和事不打招呼就闯进你的生活,这里头大多数都不会是你喜欢的,你很容易被他们激怒搞得心烦意乱,而且即便是你喜欢的也很容易变成不喜欢的。所以你需要不断地躲开那些已经不能让你兴奋已经让你生厌的事物,去寻找那些新的可以让你生起短暂快乐的人和事物。这不是自由,更不是自由的极致。这是一种强大的依赖症,是自我在寻求存在感的海洛因。我在新闻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去澳洲大堡礁潜水、去南极捕鱼、去非洲坦桑尼亚看 300 万年前人类祖先留下的足迹,她的人生看似十分精彩,但是她一刻也不能停歇,因为假如停下来,她就会衰老。失去这种自我的海洛因,她会迅速萎缩、变老、失去神采。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兴奋点,以维持他们以为的自由和快乐。 我无意苛责萨特,毕竟他只是个普通人,只是个受困于二元对立的学者,而且他是在对普通人说话,对普通人而言,这大概是他们所能想象的极致的快乐。因为萨特的影响,所以现在很多人以为对任何人都不动真感情就能避免痛苦,他们认为自由就是不动感情,这样就可以从任何感情里轻松抽身。(他们不动感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别人会有真感情,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纯粹是利益,这样想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成毫无感情的行尸走肉,任何事情都只从利益角度思考。)他们还认为只要躲开垃圾人垃圾事就能快乐,我知道很多人努力挣钱就是为了躲开那些让自己讨厌的人和事——虽然我不认为他们做得到。——我不是说他挣不到钱,我是说他无法躲开他讨厌的人和事。即使你搬到宇宙...

灵山居士:《兹山鱼谱》与士大夫的责任

十九世纪初,朝鲜辛酉事件之后,一位高阶官员被流放到一个叫黑山的海岛,开始了他后半生的生活。海岛上的生活枯燥而乏味,百无寂寥的他结识了一个当地的渔民,也因此对海洋生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失去了再度升迁的希望,这位儒家士大夫把他的后半生都用于编纂一本关于鱼类的著作《兹山鱼谱》。那本书详细记载了各种海洋鱼类的形态、生长周期、交配情况,以及它们的习性。而那位告诉他各种鱼类知识的渔夫,却每天都想着依靠读书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他梦想着成为朝廷命官为民做主。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电影可能会觉得这很励志,一位儒家士大夫官员在不能做官之后,用余生编写一本关于鱼的著作,一个渔夫每天除了打鱼之外就在念诵《大学》,虽然他并不明白那里面任何一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很努力。大多数人都会这么想,大多数人也都会觉得这么想很对,因为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让他们只能这么想。但是我恰好和大多数人想法不一样。 从传统上来说,儒家士大夫怀有弘道的使命。当然,道是很难懂的,弘道者必须先要悟道,然后才有道可弘,但是无论是悟道还是证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那些虽未悟道但是却对儒家理论有着正确理解的人也肩负着弘道的责任。以前我说过,在孔子之后,儒家基本就丧失了修行的方法,如果你是佛教修行者,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佛教只剩下理论而无实修无证悟的场景:没有人知道佛经里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人真正有修证的体验,实修的传承也已经湮灭,但是大家都装作懂的样子,大家都在胡猜 —— 这就是过去几千年发生在儒家的事情。所以,几千年来大多数儒家信徒从未企及孔子的高度,他们从未有过孔子的修行悟道体验,所以他们并不真正相信儒家所言,很多人只是把儒家当作做官的敲门砖而已,所以他们越到后来越堕落。话虽如此,不管他们信不信,至少表面上儒家士大夫还是担当着弘道的责任,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真的明白《大学》《中庸》在说什么,至少他们知道一些最表面的意思。那么他们就有弘道的责任。即便他不弘道,也不能去编纂鱼谱。因为士大夫的生活本身就是弘道的一部分。很多人会他们为榜样。假如一个儒家士大夫抛弃了弘道的责任去研究海洋生物,这就相当于一个比丘不去修法度生而去研究老虎如何交配一样。所以,当一个儒家士大夫不去弘道而是跑去研究海洋生物,当一个渔民不再安于做一个渔民,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堕落了。要知道,一个人不知道三文鱼如何呼吸并不影响你的人生,但是假如你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知道如何与人...

灵山居士:诺奖级自欺大师证

这世上有各种古怪的信仰,有各种古怪的人、有各种古怪的事。几年前我看到有位“大师”在给学生发开悟证,他们有不同的级别的开悟,有一级开悟二级开悟还有三级开悟。说实话我很羡慕他能这么做,我也很想这么做。但是如果是我做的话,我不会给他们发这种证,我会给他们发贪嗔痴俱全证,三观依旧证,习气难撼证,和老师捉迷藏证,无明炽盛证,内心永不认错证,耻于问人不懂装懂证,“自我”最佳盟友证,“自我”尊严捍卫者证,诺奖级自欺大师证,善转佛法为己所用证,佛法“自我”和谐共处互不惊扰证,人天乘预科证,西方思维拥有者证,诸恶未断诸善未行证,顺世外道内芯证。我会给他们发这些。我认为这些才是他们的真实状态。世上大概没有人想要这样的证,他们想要开悟证,想要登地菩萨证,但没人想要贪嗔痴俱全证,没人想要这种认证。但是如果你准备做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这才是你需要的东西。最后要说明的是,我拥有以上所有的证,我有贪嗔痴俱全证,我还有“自我”最佳盟友证,所以你一点也不形只影单。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7 月 10 日。 本文于 2024 年7 月12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灵山居士:去势之语

“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 此醒世之恒言,其言也善,其理至深。然千载之下,唯剩前句矣。世人皆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险中求得者亦必于险中丢,是以常于麻绳细处求富贵。何以至此?非世人读书不细有所遗漏,乃视而不见也。此人之共性也,世人皆喜慰己恕己之言,而不喜责己挞己之语,不喜真言而喜谄语。是以观古圣之言时只取可为我所用者、我之乐见者;於吾不喜闻者、刺痛吾者,则视而不见弃而不用。与人言时亦去其枝蔓,删头去尾,只留其令己爽处,不言其刮痛己处。是以千载之下,后者无存,世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知富贵险中求,而不知此非份之财亦必于险中丢。得时十之一,丢时连身命亦不保矣。此波旬之杰作也,魔王波旬于圣贤之语,稍作调整,则其意大变,辄令劝世之言变催命之语,守份之人成贪婪之鬼。世人若能知此理,则必少非分之想,知非己命中之富贵,取之则大凶,纵使侥幸取得后亦必为他人所取。其人于机关算计所取之富贵,临事时必不舍也,必死命不放,则必成刀下之鬼。若能知此理者,善守本份,不觊他人之财,少设局伤生害命,则必少殒命于此,于自他皆幸事也。然世人皆不知也,悲夫。 余浸淫佛门数十载,所见修者于圣贤之教言亦常作如是之操作,留其令己爽处而去其令己痛处。其所剩者何物?吾不知也。今满屏皆去势之语无根之言,发者乐见,闻者欢喜,其乐融融。不知令三世佛冤,如来教法蒙难矣。 灵山居士写于 2024 年 7 月 6 日。 本文于 2024 年7 月6 日首发于灵 山居士微博及其他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所有灵山居士文章简繁体、中英文及各语种版权归“灵山居士”所属的自然人所有。请尊重版权,出版社 、媒体 或个人 (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媒体,网站,个人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纸媒)如需 使用请先获得灵山居士授权。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修改(不得修改的范围包括:作者名,标题,正文内容,以及标点符号)。我们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灵山居士:一个虚假而巨大的希望足以毁掉你的整个人生

“ 上天之所以没有让你和他成,其实是在保护你,是为了让你能够遇到更好的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 我经常看到有人会这样安慰那些失恋的人。每次看到这样的话都让我深感忧虑。我并不怀疑这句话是否能有效安慰别人——它当然能。令我忧虑的是它提供给了对方一个虚假而巨大的希望。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一个虚假而巨大的希望足以毁掉他的整个人生。 而很多人之所以会命运悲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误以为自己不普通。 世界只有那些非常有福德非常特殊的人上天才会特别眷顾,才会特别安排。对普通人来说,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说法,只会招致更大的痛苦和挫败。事实是,很多人在未来遇到的可能比现在的还要糟糕一百倍,他可能花光你所有的钱去投资最后赔的一干二净,他还和你最好的闺蜜上床,更有可能是你一直都遇不到合适的人,会一直孤独终老。 这样的话会让你把自己置于非常特别的位置。似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专人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只需往前走就能遇到。”这当然不是事实,这只是自欺。通常,只有那些非常特殊的人、非常特殊的修行者、有特殊使命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大多数普通人只是按照自己的既定业力展开自己的人生,并无特殊待遇。如果他们想要强行改命,通常只会遭遇更大的反弹,连原有的待遇都会随之消失。之所以这样的说法会在现代社会流行、被大部分人接受,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虚荣心,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到特别眷顾的,让他们心存希望觉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虽然用它来安慰人很有效,但它无疑会让你陷入更大的期待之中,从而导致更大的痛苦。就像是有人赞美苦难,告诉你苦难的尽头是幸福,告诉你你可以利用痛苦增加你的人生阅历和修行,浴火重生。但是普通人并无利用痛苦修行的能力和方法,对他们而言,痛苦就是痛苦,而绝非法道。很多人在经历巨大痛苦之后会痛恨这个世界,他们眼里的光会消失,会变得更加冷漠,心会更硬,会更加无法相信别人,更见不得别人幸福,更会掩饰自己,还会练成一个更加狡猾无孔不入的自我。这是痛苦所赋予他们的。除非你只有两岁,才会认为他们会经由这些痛苦体验到一切众生的感受从而增长悲心同理心。虽然所有的人遭受痛苦挫折都是在消业,但是因为不修行的人 24 小时都在不间断的造新业,所以他们消不消业其实对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太多影响。他们消除的那点业障就像是大海里蒸发了一点水一样,很快就又会回归到大海。只有对那些懂得修心技巧掌握了如何不造业的大修行者而言,或...